「我從沒想過他/她會這樣對我的,因為一直以來我是如此的相信他/她!」
「上星期我們才高高興興的一起去……,很難相信他/她突然說要離婚了!」
「我不曉得他/她為何突然說不再跟我一起,前幾天我們才說著兩個月後的歐洲之旅,還說著重遊渡蜜月時的……」
以上都是很多面對婚姻離異的人坐在輔導室裏會發出的疑問,對他們而言很多時都是如此突然和震驚的事情,實在是很難承受,不過,當冷靜下來,或許會發現事情並不完全是無跡可尋。
隱藏感受
很多時候在關係裏問題是始於配偶隱藏著一個「秘密」—他/她在關係裏感到的不悅或不適感。有的是沒能力表達出來;有的是感到表達了卻換來對方的輕忽。即使對方也有可能在關係裏同樣感到不悅或不適,可是彼此都會有可能以「所有關係都會有困難的時候……」、「關係總是有磨合期的……」或「很多夫婦都是如此捱過的……」種種理所當然的理由,以為可以把這些起初的感受給掩熄或抹殺掉,以圖安撫著對方或自己;可是卻沒想到彼此可能仍停泊在那不悅不適的港口裏,甚至漸漸飄流入這種感受的汪洋中去。
很多時候人們會認為這類與配偶間的不良感並不容易被他人接受和明白,也就更難跟人分享,所以收藏著這樣的感受,最後甚至影響著我們對自己的個人觀感以及與其他人的關係。
透露不滿
收藏著「秘密」的配偶或許因為不想傷害對方,又或因為對自己在婚姻裏的不良感受的不確定,總是未能直接的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情緒組織並清楚表達出來,因而他/她漸漸地會把焦點轉移在日常生活上或其他彼此相處的事情上,或公開在各方親友面前,或私下只有兩人的時候,以表情、行為、言語或態度挑剔著對方各樣的「錯失」。由於能具體理出的只是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小」問題,並不是嚴重的事情,有時或許連不滿的一方起初也以為只是「小」問題。可是在關係裏的投訴往往不單是要表達自己的不快,更可能是一種要挽救關係的嘗試,只是這樣的表達方式,往往只造成關係裏更多的破壞和拆毀。
尋求改變
對配偶或關係的不良感受,人自然地就是希望把之「改變」或「糾正」過來,於是會尋求改變,包括改變配偶或改變關係。
有些人會嘗試在外表和行為上改變配偶,不論是外型、髮式、衣著,還有如何選擇朋友、食物的口味、說話和用錢的方式等等。有些人甚至鼓勵配偶參與一些新的活動或課程。
有些人或會尋求關係裏的改變,改變彼此在家庭裏負責的事情,例如要求對方處理以往不是他/她負責的家務及賬單;又或增加每年旅行的次數,甚至計劃生育等等。
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令自己在關係更感愜意,可是關係裏的真正改變總是必須在雙方有類同的共識下才能發生的,因此努力尋求改變的這一方最後大多仍是感到不滿足。
重定自我
在嘗試努力改變對方及改變關係後,不滿足感仍然存在的話,這不滿足的一方就會選擇把力量轉移投放在自己身上,為要重新創建一個可以獨立地快樂起來的自我,希望在這段婚姻關係以外,能重新發現和肯定自己的價值和自我觀感,重新「快樂」起來。有些人會積極地照顧兒女的大小事情、熱心地投入很多不同的義務工作、對某些運動或嗜好狂熱起來、修讀一連串的興趣班和課程或接受新的工作任務,甚至重拾單身時的生活方式,包括與原生家庭的連繫、朋友圈或嗜好等等。
這種在婚姻關係以外為自己的重新定位,也將會是一個情感空洞的危險期,不少婚姻關係也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開始出現第三者、其他感情關係或性關係。
搜集証明
在婚姻離異的歷程裏,不滿足的一方有可能持續的表達其不滿和不快樂,透過言語、行為或遠離對方的方式,使對方感到沒趣、不被尊重、被厭惡和被嫌棄。這些表達起初可以是為了引起對方注意和回應,是要維繫彼此的結連(connection),但後來就是為要給自己及對方証明—他們這段關係不但充滿問題,或許已是挽救不了。
在這期間,很多人會不斷在身邊搜集有關婚姻離異的資料,包括時事新聞、朋友間的討論和週遭夫婦的相處反應等等,用以比較和應用在自己的婚姻問題裏。骨子裏盼望挽留這段婚姻關係的,大多會傾向找一些支持克服婚姻困難的例子和人士,盼以正面的態度理解目前的狀況;若已預備放棄這段婚姻的,就會傾向尋求支持離異者的意見和指引,期望聽到和了解婚姻離異的正面意義和正面影響。
克服心理
即使現代社會如何的開放,婚姻離異終究並非容易為大部份人真心實意所接納的,故此打算離開婚姻關係的任何一方,自必會因此而產生自我懷疑和罪疚。因此他/她最終都必須相信並建立這個信念—「向自己負責比向別人負責更重要」,也就是說他/她到了一個地步,不能不承認因著這段婚姻關係已不斷在危害著自身的個人成長,所以是要終止。一般而言,這樣他/她才能作出離異的決定。
用心經營
記得當年教授婚姻輔導的老師雖然當時已屆長者之年,她仍語重深詳的說她從不會想自己的婚姻一定免疫於婚外情或婚姻問題,因為婚姻關係是要用心經營的。老師的這番話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這十多年來我一直銘記於心,因為看到太多的婚姻離異過程總是靜悄悄地、單方面孤單地在進行的,也總是單方面孤單地在努力和等待著,以致最後在太疲累、太沉重和太受傷的狀態下,只能選擇放棄婚姻。
所以作為一個婚姻輔導員,要撰寫以上有關婚姻離異的內容,不是要教唆離婚,而是希望能令活在婚姻中的我們,有更多的警惕。我總認為假如我們能對婚姻用心多一點、警覺多一點,在以上任何的一個階段和狀況裏,婚姻怎樣也是能挽回過來的,因為婚姻是上帝所設立的一份奇妙禮物,是值得人極力持守的。
魏佩琼女士
高級心理輔導員
* 以上內容由誠信綜合治療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