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一位正在化療期的癌症病友,我以短訊進行「護心行動」:
「……你今天是否打第二針……掛念你!如果有甚麼疑問,隨時聯絡我們。我們明白這階段的心情很波動,有時覺得上次沒事,今次應該好了,但又會想到病是無端端生出來,人怎樣肯定沒事呢?我們只想你知道,真正安心是屬天的祝福。在我們偶然覺得不安的時候,我們心靈有倚靠,就是耶穌可以平靜我們的血壓和緊張的呼吸。因為我們身上的零件全部是耶穌創造的,祂必定知道怎樣保護。『無神論』的人很痛苦,因為呼救無門。
我太太經歷過兩年胰臟癌,沒有服食過一粒安眠藥,她就渡過了大手術和兩輪病復發,直至她離世前入手術室,還是面帶笑容向我揮手。十年後的今天,我靠這經驗告訴你,惟有信耶穌,才得永生的盼望;我們在生的日子,生活也有平安。我們記掛著你和你的家人。在這段打針的療程,我們會記著有關日期,為你祈禱,耶穌愛你,你不孤單啊!」
我再看這封訊息,感謝神給我平靜、聰敏去表達耶穌與病人的關係,就是「愛心的全能修理者」與「焦慮的無助呼救者」。「……心靈的倚靠,就是耶穌可以平靜我們的血壓和緊張的呼吸。因為我們身上的零件全是耶穌創造的,祂必定知道怎樣保護……很痛苦,因為呼救無門。」我想起傳福音需要向對象表達一個「生活化的關係」,對象才會覺得切身和認同自己需要救恩。
看聖經的經文:「他們不住地問耶穌,耶穌就直起身來,說:『你們之中誰是無罪的,就第一個拿石頭打她吧!』」(約翰福音8章7節)這段經文看到耶穌是「慈悲的審判者」,想打死一個女人的猶太人先是「自義的控告者」,然後成為「慚愧的反省者」。
「護心」夥伴送來一首詩歌《釋放我》:
「耶穌你的愛超過一切,你不再紀念我的罪,耶穌你恩典大過一切,你會愛我到永遠。釋放我,釋放我們,釋放我,用你的愛,醫治我,醫治我們,醫治我,用你的愛……」
我想回應謝思靈教練的「耐性智商」心得。三年前,我寫了一封信:「即將要面對親人因為癌症離世,我心裡難過、不捨。我與她信仰不同,這是我最痛心的地方。今天在醫院,我沒有勇氣開口禱告……我只在心裡向天父祈求親人能放下地上勞苦。快將到她的生忌,我想念昔日與她吹蠟燭,掛念她在每個節日與我們歡聚的情景。她是一位愛家庭、愛工作的長輩,在她身上我學習到堅持,不怕辛苦、不計較的美德。我會努力把她的美德在家族中延續下去。」
其中一個紀念亡友或至親的方式,就是延續他/她的美德。這是鍛練我們耐性改良自己,每天最正面的行為。下月便是我太太返天家十周年紀念。剛剛收到三十多間堂會的傳道人、同工會邀請講「如何牧養在癌病中的肢體」,我除了答允邀請外,也表示願意來年擔任「健康福音主日」的講員,在各區的堂會向病者家庭佈道。我相信這也是紀念我太太最好的表達。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