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在灣仔參加一個福音嘉年華;與一群有特別需要照顧的孩子的家長講一個題目「沒有教不到的孩子」。我以前曾經在特殊學校擔任社工,體會到家長的無助感和哀傷,所以我用兩個真實的事例配合見證表達主題。第一位學生現正經歷血癌的治療期,他在電話中,每次都向我提及等病情好轉便上班。我聽了之後很感動,他的智商不高,但是他的目標很高。他明白人生的意義是服務,而不是享受;這樣已經是一個「非常智慧」。
第二位學生甫出生,便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孤兒。但是,他的養父養母不嫌棄這位低智商及有很多奇難雜症的養子。來到今天,他是庇護工場中很勤力的成員。收養他的母親在丈夫去世後,仍然對我表示不後悔收養這位別人看來不正常的孩子。因為她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醒覺神讓孩子解決了她的孤單和寂寞,甚至越來越欣賞這位孩子的毅力和對父母的忠心。家長這種反省力也是「非常智慧」。
我相信這個講座可以帶給參與者正面的鼓勵。在神的計劃裡,真是可以「哀哭變為跳舞」。生命仍然充滿希望,給願意尋求神引導的人。
連續四天,我將會思考先知阿摩司的人生。今天的心得是「看見準繩,反省虧欠,無忘感恩。」聖經經文在阿摩司書七章八節:「耶和華對我說:『阿摩司啊,你看見甚麼?』我說:『看見準繩。』主說:『我要吊起準繩在我民以色列中,我必不再寬恕他們。』」神向先知阿摩司提出問題,要他留意神吊起的準繩,神要用公義來衡量人的行為。當時以色列人學了迦南人拜偶像,國王耶羅波安把聖殿當作自己的皇宮,把自己稱為「神」;這是人失去與神聯繫的主要原因。
我談到「信二代」,信徒的後代經歷理性對信仰的衝擊,容易隨從世俗生活。他們需要父母的代禱和父母緊靠神克服苦難的生活見證,屬靈生命得以再被重建。我鼓勵家長們每周安排一次晚飯後的時間,一家人吃雪糕開家庭會議(可以使心情冷靜);分享最近祈禱應驗的事,更把這些事件寫在一本家庭歷史紀錄簿內。作為日後兩、三代人對神堅信的憑據。
「護心行動」夥伴送來一首詩歌《祂的一生》:
「星:夜冷星疏,靜悄出生,捨天上尊貴;降:神願降世,貧賤馬廄,倍感冷落……」
「聲:力竭聲嘶,跋涉山川,講天上真理;世:神在世界,流浪濟世,反招妒忌……」
「三:墓裡三天,越過陰間,顯生命真諦;降:來日降世,迎候信眾,我深盼望。
今:願我今天,效法基督,步履祂使命,願:盡我一生,請命人間,莫問賞賜。」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