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上水一所教會講主日崇拜,以「主所愛的人病了」為題。講座後,會眾還留步參與答問時段。有這樣的提問:「怎知道信主後,死後可以上天堂?」、「癌病者不肯就醫,經過為他祈禱也沒有改變,怎麼辦?」、「為甚麼有這些重病、苦難,信徒會因此失去快樂嗎?」如果這個答問時段變成一個下午茶會,我相信聚會真可以延續多一個小時,而沒有病者家屬離場。
從聖經看疾病來源,有些的確是出於魔鬼。耶穌曾斥責彼得岳母的熱病,也曾斥責那污鬼,命令牠離開聾啞孩子。在醫治好駝背十八年的女人時,稱她被撒旦捆綁了十八年。這些例子證明耶穌能夠勝過魔鬼藉著病對我們的控制,我們已經可以放心。然而,在列王紀下看到先知以利沙也得了必死的病,這事使我們不用懷疑「有絕症等於神要懲罰人」。先知以利沙知道自己快要死,就叫以色列王開窗射箭,又叫王用箭打地。他死前,還鼓勵以色列王要剛強。先知沒有因得了重病而灰心,教導我們仍然要以生命祝福人;還有拉撒路,他的病使神得榮耀,他的死更啟示復活的真理,使當場許多人認識耶穌是復活的主。我說現代信徒之中,也需要有「以利沙」、「拉撒路」,讓神向這個世代啟發人心,歸向祂。
保羅把助手特羅非摩留在米利都,因為這位助手生病,沒有痊癒;但是,保羅的態度卻釋然。保羅也因為一根刺長期使他整個身體不舒服。這位崇高的信徒忍受了長期沒有好轉的疾病。癌症重病是人生觀的調整劑,它的功能使人更有信仰的深度。
我繼續思考先知阿摩司的人生,過去的心得是「看見準繩反省虧欠無忘感恩」、「要伸張正義需甘心受嚴峻審判」。今次的聖經經文是「亞瑪謝又對阿摩司說:『你這先見哪,要逃往猶大地去,在那裏糊口,在那裏說預言,卻不要在伯特利再說預言;因為這裏有王的聖所,有王的宮殿。』阿摩司對亞瑪謝說:『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阿摩司書7:12-14)當遇上欺凌我們的人,我們的反應是不與他交談下去,抑或向他的弱點還以顏色?阿摩司得到神的默示,他說出正義之聲:「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5:24)謙卑的阿摩司,面對庸俗的亞瑪謝,後者竟然當他是為了兩餐糊口而說預言的人,內心是難過、委屈、悲憤。阿摩司說自己是一個普通的人,他不是祭司。他說自己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門徒;他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樹的。耶和華選召他去向人民說預言。我們要學阿摩司的涵養,也尊重任何評論,因為神也會使用別人,向我們說生命教導的話。我收到的教訓是:「不需別人器重,只求屬靈涵養。」
「護心行動」夥伴傳來一首詩歌《總有你我》:
「為何任由內心傷痕搧動你抖震,讓灰心困倦枯乾你心坎。」
「何不決心再不要退避,沉著氣,埋頭幹,你定發現有轉機。」
「願你不再害怕,英勇力戰,拋棄舊昨天,手挽著你,使愛幻化,路上的光線,願每一顆心也交出,最真總與你互勉,途長總會踏遍,終點已望見。」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