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元朗一所教會講「心靈療傷的智慧」。Praise和我先與好友淑梅在洪水橋吃晚飯,我倆均受到這位熱心的信徒感動。淑梅每天都是積極學習助人的媒介,又向需要者實踐,她示範了永遠年青的秘訣。洪水橋這所教會原來位於天水圍、元朗、屯門的中央,牧師這段分享說話大大刺激我;令我想到:「我是位於哪些人的中央?」教會與社會、教會內的老一代與下一代、癌友家庭與有力助人者、單親家長與孩子、丈夫們與太太們……我需要說增進兩方關係的話,因為神常把我放在他們的中央。
多謝Praise!她常在我要回應會眾提問時,為我做了交談助手,與一些遠方來的熟朋友暢談;她也成了好友們與我的中央。她明白做一晚台上講員的吃力程度,除了分秒投入的人稿合一,還要關心很多等候很久,極想與我交談的稀客。當晚現場收到訴說苦況的信件,需要我打電話交談。真的很抱歉!我實在已經安排滿了工作和有關的工作準備,這是我不可能完成的要求。我只有交給同事代辦,以及建議轉介輔導機構。身處苦難的人真是有很多,我們那晚呼籲信徒裝備自己成為佈道的人,先來參加短宣中心的課程,熟習與人心靈接觸的交談法。在聚會內,我一再澄清我只可解釋大家的問題(但我也缺乏時間逐一講解),心靈的傷害只可由神解決。有時知道自己問題的解釋可能更痛苦,發現自己也是導致這個問題的核心人物,人際關係問題很少只有單方面的錯。在回程車上,Praise和我聆聽一位長年活在痛楚中的好友申訴。我們鼓勵她從聖經約伯記每章節默想自己的遭遇,抗逆的能力來自全能神的說話,比自己努力分析籌算對策更有效。
我看聖經人物約基別,我前三天的讀經心得是「天父擦去父母眼淚,垂聽禱告」、「造生命的主看顧人每一個時刻」和「道路艱難是讓我看見神的愛」我繼續思考:「摩西生下來,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個月,並不怕王命。」(希伯來書11:23)為甚麼約基別堅持不放棄她的男婴?難道她早知道孩子的命運必會安全?這就是有神指引的基督徒信念。她等到不能藏下去,男嬰三個月的時候,就把箱子放在河邊的蘆荻,等候收留。她示範與神親近後的能力,「在信的人,凡事都能」(馬可福音9:23),是能夠等待、不憂慮、知道沒有人可以害我們,因為神保守我們。我的結論是「持守信念,成為痛苦中的力量。」
「護心行動」夥伴送來一首詩歌《母親的愛》:
「人生如浮雲,一瞬間就消失,留下極微小的痕跡。」
「母親的信仰,我永遠不忘記,是我軟弱時的安慰。」
「惟有母親所流眼淚,在我一生中最可貴。」
「每日為我掛心,每夜為我祈禱,使我痛苦中得安慰。」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