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雙職家長,既要工作又要兼顧家務及照顧子女,一天有48小時亦不足夠,生活倍感壓力,有調查發現,雙職家庭的精神健康不理想,37.7%受訪者表示情緒欠佳,同時有5.3%人表示曾出現情緒不穩情況,有潛在自殺的風險。
調查顯示,中低收入、年齡在25至40歲間、每周工時長(55小時或以上)、育有兩歲或以下子女及女性,較容易出現工作與家庭失衡。
資料來源:https://www.am730.com.hk/news/新聞/雙職家長壓力大-5-3情緒不穩有自殺風險-182871
****** 黃葉仲萍博士 回應 ******
根據近期民建聯家庭事務委員會所作的一份調查,反映雙職家庭的壓力,有六成受訪者認為工作時間長,令到父母難以履行家庭責任。在受訪人士中一半表示工作壓力大,甚至是感受經濟壓力!
雖然上述發現不是陌生,但調查結果,直接指向工作與家庭的矛盾,特別對雙職家庭來說,他們因為經濟的原因所以只有犧牲家庭生活,與及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這些無奈與吃力感都是侵蝕家庭的重要因素。
家應該是遮風擋雨的地方,但是依據上述的調查,雙職父母容易把工作上的壓力帶回家裡,構成小孩子無名的壓力,這會構成社會問題屯積,情緒鬱結難以舒解的原因。
一個人在情緒困局,受壓底下,會產生壓力賀爾蒙(Cortisol)[1],如果長期處於高壓力的情況,人的反應容易過敏,因為壓力賀爾素會折斷通往理性分析回應的路,遇到任何刺激人會偏激、緊張或易怒!
小孩子正值腦發育最快的年齡,壓力及創傷更會阻礙腦部發育及成長。所以雖然壓力影響家庭生活,但是特別對於一些低收入的雙職家庭來說,無疑這種壓力更會構成沉重的代價。
黃葉仲萍博士
宏恩基督教學院心理學系副主任
伯特利神學院聯繫講師
資深家庭治療師
[1] Morgan, M.(2013) Hakomi Forum, Issue 26, p. 63
其他有關的參考:
Briere, J. (2001). Treating adult survivors of childhood abuse and neglect: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ive model, in J.E.B. Meyers The APASC Handbook on Child Maltreatment, 2nd edi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Schore, A.N. (1994). Affect regulation and the origin of the self.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Teicher, M.H. (2002). Scars that won’t heal: The neurobiology of child abuse. Scientific American, 286(3), pp.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