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外判教育權

最近有團體進行家長調查,當問到培養孩子禮貌的責任時,分別有54%家長認為是學校責任,18%認為是政府責任,只有28%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有最大責任。如果不是調查方式出了問題,情況便令人擔憂,這顯示家長們喜歡諉過於人,連本來最受自己影響的事情,也推卸落其他人身上。 

如果家長抱着這樣的心態,至少會衍生兩個問題。首先,他們錯過了或放棄了對孩子的影響。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最先接觸的就是他們的父母,父母也是他們最親密的,最能影響他們的人,如果家長將這影響力外判給學校或政府,當孩子長大了,更受朋輩影響的時候,想收回這個教育權也無能為力。 

第二,他們不容易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正如我說,父母最能影響孩子,父母習慣諉過於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喜歡諉過於人。將來人生發生了甚麼問題,他們不會先反省自己,而是把責任推卸給其他人,是別人的責任、父母的責任、社會的責任、政府的責任,總之就不是自己的責任。除了放棄從總結經驗中得到進步外,認為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時,人生也不會快樂。

資料來源:https://www.am730.com.hk/column/Family/父母不要外判教育權-187310

****** 余德淳博士 回應 ******

54%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是學校的責任,這個偏高的百分比使人憂慮到現今社會的家庭教育,這調查也反映家長忽視自己的天職。

怎樣鼓勵家長改善這觀點?其實任何在家庭鍛鍊出來的品格,最大得益者仍然是父母,因為他們享受到生兒育女最大的快樂,就是子女能模仿到自己優美的生活準則。

兒女對父母的回報,就是尊重他人與愛護家人。禮貌孩子

家長若然不提倡禮貌,或由他人代為執教,孩子對父母未必會向他們感激與尊重;我更憂慮的是父母可能欠缺信心實施禮貌教育,因為自己自覺品德示範也不甚好。這個情況常見於夫妻關係,若然父母不是相敬如賓,反之常常借故爭執然後積累怨氣,那麼怎能做到表達禮貌的榜樣呢?

禮貌是一個先示範後解說的教育過程,要經過長時間的重複學習和被欣賞的過程,孩子才會很自然地向人流露禮貌和遵守待人友善的要求。

在不普遍展示禮貌的場合,孩子就容易隨波逐流,甚至摒棄曾經在學校所受的尊師重道教育;所以家長應該盡快檢視自己在家中向孩子需要做好的榜樣,不要把教導品格的責任倚賴學校。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