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人口創10年新高

政府公布本港去年有140.6萬貧窮人口,貧窮率為20.4%,五個港人一個貧窮,數字創10年新高。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有關數字只是政府政策介入前的推算,理論上不會出現愈扶愈貧的情況。

羅致光指,若計算政府恆常及非恆常措施,相對貧窮人口數字為91萬,較前年下降4萬,貧窮率13.3,降幅0.6%,但他承認91萬相對貧窮人口數目仍然是多,反映部分人未足以脫貧,收入不均及貧富懸殊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之一,但不能說是本港最近社會事件成因。

羅致光又表示,貧窮數字報告最重要的作用,是分析政府政策足夠與否,以及應如何改善,但不是與公衆溝通的好工具。

資料來源:https://www.am730.com.hk/news/新聞/去年貧窮人口增至140-6萬-創10年新高-200251

****** 周永新教授回應 ******

香港貧窮線研究差不多有十年歷史之久,起初由現任特首(當年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開始帶領研究工作,研究目的只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是作扶貧用途,政府不會跟據研究數字來推行扶貧工作,或期望政策上有所改善,將貧窮線數字達到某標準等等。

以現時香港狀況,雖然貧窮人口數字不斷上升,但上升幅度較少,只是佔總人口14-15% (即是140萬人生活在這貧窮線之下),歷年來一直維持在這數字水平。 其實政府都已推行不少扶貧政策,如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等,現時65歲以上人口有120萬,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佔半數,約70萬,這些津貼包括高額津貼$3,600,普通津貼$2,500。政府在這幾年間,增設了在職低收入津貼,由於政府推行了這些扶貧措施,使在貧窮線下的人口下調至約100萬,以700萬總人口計算,即表示7個人中有1個是在貧窮線下,而在這100萬貧窮人口中,長者佔約36萬,即是說10個貧窮線下有3至4個是長者,其實這數字多年來没有什麼轉變,一向貧窮線下的人是長者佔大多數。

值得關注是年青人在貧窮線下有增長趨勢,有9萬個16-29歲的青年人在貧窮線下,跟據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說﹕原因是年青人當不喜歡某份工作時便容易離職,雖然有父母支持生活,但都是没有收入,而數字有9-10萬是值得關注,政府應要在制度上作深入檢討。

報告中有兩點要注意﹕
(1)長者仍是貧窮線下佔多數,反映本港退休保障制度須從新檢討。

(2)年青人畢業後(一般大學生)工作所領取的工資低,只得萬多元,就算做上幾年,工資仍不過二萬,政府需要在工資方面檢討不足之處。

雖然政府整體上做了不少功夫,但起初離開貧窮線有十步,現只走近幾步,尚有七步才可解決問題。解決方法要看來年的施政報告怎樣,我相信最近的反修例事件,顯示年輕人對政府不滿、不信任,加上前途不明朗,我覺得政府要開展青少年政策、教育等工作方面做多一點。扶貧只是治標方法,就算增加津貼也不是最好方法,不如在教育和培訓上去提升年青人。香港的教育制度著重中、英文方面,而創新科技比較缺乏,而過去的措施亦没有多大果效。最近政府鼓勵年青人去大灣區發展,但去大灣區發展不是容易的事,要整體在政治、經濟社會因素作考慮,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年青人要有足夠的技術和動力才可以爭取更多機會。

有問及一百萬人當中有36萬是長者,其餘64萬包含了什麼?兒童也是其中一部份,現時香港差不多有10萬綜援家庭,當中每個家庭可能有2-3個兒童,這亦計算在內,這些家庭雖然領取綜援,但仍不能脫離貧窮線。所以我們要明白到縱使政府實施了很多的政策,亦只可將距離拉近,如要做到完全脫貧,政府可能要增加稅收,但加稅亦會引起市民不滿,那麼,政府應做些什麼?  相信要改變制度,對於年老人士要有建全養老政策;年青人方面,要改變香港的經濟結構,現時香港的經濟只側重在金融、地產上,多年來,這些結構性的問題實在是不容易解決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