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HKCISA中心)及香港中學校長會昨公布一項以教師校長為對象、有關課程改革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超過八成教育工作者認為,未來中學課程最重要目標是加強個人轉化及變革能力,以及加強共通能力的發展。研究反映香港課程須加強裝備學生面向世界和未來,讓學生發展軟實力,與世界接軌,遠比分割式的科目知識傳授來得重要。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news/新聞/八成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應變能力較知識重要-204113
*** 倪紹強博士回應***
早前有報章公佈,由中文大學 轄下 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以及香港中學校長會 的一項研究 結果,研究對像是 教師和校長 對課程改革的意見。 研究發現超過八成教育工作者認為,未來中學課程最重要的目標是加強個人 轉化及變革能力,以及加強共通能力的發展。 研究的方向,也是因應政府於2017年施政報告中所提及深入研究八個教育的範疇。 在此我只想簡單回應兩個課題。
第一,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應變能力較知識重要。這大抵是不需要爭議的。教育從來都應該是經世致用。 若果教育只令學生徒然有頭腦的知識,而不具備應變的能力,這就是我們 多年來所說的「高分低能」了。 事實上,在應試主義的教育氛圍之下,的確會出現滿有頭腦知識但卻不能應付生活需要的情況。後現代社會瞬息萬變,能夠適應變化不斷的生活, 實在是學生的基本需要。
第二,正因為時局多變,傳統的工作崗位將會進行大洗牌,曾經炙手可熱的職業,可以在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擁有應變的能力,就更有條件尋找到不斷轉型的工作崗位。 另一方面,新高中課程一如以往的考試制度一樣,都是以升讀大學為首要目標似的,期間製造了很多的失敗者,因為總有不少學生其實根本上是跟不上的。長久以來,香港的職業專才教育都未有受到太大的重視。工字不出頭的觀念十分牢固,學生如是,家長更如是。香港特區政府似乎也看到問題所在,開始著力鼓吹職業專才教育,一方面這樣更適合被大學拒諸門外者,也能夠配合香港 經濟的多元發展。
作為基督徒,筆者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上主對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計劃。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潛能,找到合適的崗位或跑道去騰飛,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