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與心理健康(一)

港版國安法|移民查詢激增 對比回歸前移民潮 學者憂失年輕人才

「港版國安法」消息曝光後,大數據分析顯示,搜尋關鍵字「移民」等字眼即急增四倍。有移民顧問表示,單日移民查詢急升十倍,有意移民的年輕人比例急升。

有學者分析,近幾年移民人數已見升幅,與社會累積不安與不滿有關,相信「國安法」出台會引起大圍衝擊,或加快移民趨勢,但引致的移民規模目前仍是未知之數,有待觀察。他認為,與回歸前的「移民潮」相較,現今考慮移民的年齡層趨年輕,關注或會流失年輕專業人才,即使從外地輸入人才填補,但後者「非長遠以香港為家」,社會基根改變,城市如何注入活力和創新力,將成課題。

資料來源: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476937

*** 麥基恩博士回應 ***

近年來香港發生相當重要的社會事件,從修例引致社會運動開始,繼而有新冠病毒爆發,再而出現「國家安全法」事件,導致不少香港人心煩意亂,考慮移民其他地方。其實移民問題是一個有長久歷史的故事,而香港也屬於由移民而成的地方。

移民一般的定義是指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居住(可以是同一個國家或另一個國家),並打算長居新地方。至於移民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為了教育、醫療、經濟,甚至政治等。在法律層面往往要多一個條件,對比到他鄉工作的人,移民就是要有「尋求庇護」的意識。

從社會學角度看,移民可以分為四大類:一、自願及有計劃的(例如投資移民);二、自願但沒有計劃過的(例如海外讀書而留下來);三、有計劃過,但非自願的(例如原居地出現問題,不能回鄉);四、沒有計劃過,又不自願的(通常是指「難民」)。

從精神健康看移民問題

移民確實是人生大事,不能即興行事。有研究指出,很多人在移民前、移民中及移民後出現精神困擾。2008年有一個研究,指移民瑞典的人有12%有患精神疾病的可能。假若他們是難民,或者年紀屬於兒童及青少年,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會比當地同齡的人多出很多。最著名的一個研究,就是Odegaard教授在1930年比較移民紐約的挪威人,他們比一般停留在挪威的人民,在精神疾病(包括重性精神病)的發病率高出三至五成。

至於較高患病率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適應新環境問題:就是一個人到了一個新環境,適應不了而引發精神問題。假若新地方與原居地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經濟地位等等相差越大,發病的原因也越容易或越嚴重。有社會學家稱這些適應影響為「文化震盪」(culture shock)。

二、先天性不足問題:就是想移民的人,在自己本地已有適應問題,才會考慮移民。故此,到了陌生的環境之時,當然會更難適應,因而引發精神障礙。社會學家稱這為「選擇性傾向」(selective vulnerability)。

當然也有其他因素導致新移民較易有精神問題。其實,移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因素。移民的人之期望與實際面對境況之落差,也會令情緒波動。假若移居地與本土的差異越大(特別是兩地人民的感情及關係),產生精神問題的機會也越高。

但無論如何,移民適應與精神疾病是息息相關的,故在計劃移民前後,必須小心留意身心健康問題。

麥基恩博士

移民與心理健康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