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masks(面罩、口罩)的作用與心理

歷史上的面罩

—Pngtree—blue medical mask hand drawn_5325179Masks這個字可翻譯為面具或口罩。面具這種東西在歷史上很早已經出現,在不少原始宗教中,很多祭司或巫師在宗教儀式上都戴上各樣款式的面具。當時的族人相信戴了面具的人特別有身份、地位,甚至有特殊能力或法力,可以醫病、趕鬼。戴上這等面具的人,也感覺自己的身份特別高貴或重要,所以會作出合乎這種身份的行為及表現。不過,平日不會做及不可能會做的動作,如手舞足蹈、喃喃自語,甚至殺戮祭牲及傷害己身等,這些不可思議的行為就會在特殊節日及儀式中出現。

日後這種戴面具的行為,在宗教禮儀上已經很少看見;但卻在很多民族的藝術及戲劇中出現,讓觀眾欣賞或猜想面具後面的演員的身份及角色。在歐洲中世紀初葉,特別在威尼斯的地方,開始了一類戴着面具的嘉年華會。與會者盛裝出席,臉上戴着各種象徵不同角色的面具,有英俊美貌的,也有恐怖嚇人的,各適其適。與會者在舞會中互相邂逅,男女不受當時社交禮儀的限制,翩翩起舞,互相讚賞;甚至當眾作出親暱的行為。一時間風靡歐洲,成為每年的盛事。

可惜日子久了,這種面具被不法分子利用,作出破壞社會秩序、傷害無辜市民的行為。因為看不見真人面目而避開了法網。結果,當時的威尼斯政府要立例控制戴面具的行為,包括:晚上不能戴面具在街上行走、戴面具時不能藏有危險武器、不能戴異性面具進入女生宿舍,甚至女生也不能在宿舍戴著面具與陌生人相處。

在近代社會裡,確實有些不良分子利用面具去作不法的事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的3K黨,戴上了面具去作出傷害黑人的行為來。所以目前有不少國家,包括較開放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及西歐多國都定立了一些法例,控制市民戴面具的行為。在某些場合中(尤其是抗議示威中)不容許參與者戴上面具,甚至口罩。可是,這些法例卻受到很多人反對,並在法律上及行動上受到挑戰。實際上,執法是相當困難。

醫學用的口罩

這些口罩又稱為外科口罩,—Pngtree—people using face mask for_5349982主要作用是保護醫務人員,免受有傳染性的病人身體的分泌物感染。最早出現這種口罩的時候,是19世紀末,因為肺癆病的傳染理論及外科手術傷口感染的需要而發明的。當時的口罩非常簡單,只有一塊紗布而已。直至1905年,當時發生猩紅熱,推論是由口沫傳染。因此,建議醫護人員使用口罩。這些醫學口罩漸漸不斷被改良,並且廣受歡迎。

目前,一般外科口罩不是用來防止吸入細菌或病毒,主要是讓患病者減少散播病毒。不過,在亞洲一些國家,例如日本及南韓,市民若有呼吸道的病徵(如咳嗽或打噴嚏),雖然是敏感病徵而非傳染性,但是為了社交禮貌,仍然自願外出時戴上口罩。此外,也有一些人因環境污染而戴上口罩,透過口罩過濾,減少吸入有害的物質。慢慢口罩的款式越來越多,兼有顏色及圖案。間中,成為青年人的時尚,有人甚至自己設計繪圖,好像昔日的面具一様。

到目前為止,一般人戴上口罩,主要是為了避免相互感染。當然是假設使用者可能染上疾病,雖然尚未發病(即在潛伏期或是隱形傳染),但是仍然可以感染他人;口罩便發揮到預防傳播的作用。可惜在今次「新冠病毒」疫情初期,在西方國家戴口罩者被視為傳播疫情的人,受人鄙視及疏遠。但是,現在證明戴口罩的地區才真正可以減低傳播病毒機會。反而,那些不戴口罩的人,當發生社區爆發的時候,便應該避免近距離與他們接觸。

另一方面,戴上口罩會給自己有自保的安全感覺,其實並不盡然。不是所有口罩有同樣的保護能力,而且要戴得合宜才有效。其他的防䕶措施,特別是洗手及消毒用品也非常重要,不能忽略。

聖經以弗所書第六章十一至十七節鼓勵信徒要「穿戴全副軍裝」,包括保護頭及身體的頭盔與盾牌。雖然經文重點是心靈方面,但卻指出自我保護的重要。這樣或可引申作比喻,要運用口罩與防護衣物來保護身體健康。

從社會心理看戴masks

現今的人戴着口罩,雖然主要是為健康、防毒的緣故,但是間中也有當作裝飾及遮掩之用。其中的心理也跟昔日於不同情況下戴上面具(masking)類似。這裡所說的,並不包括回教女士外出戴面紗的宗教傳統。無可否認,在某些時候及場合戴着口罩,是有特殊的社會心理功能的。

首先,戴上口罩便帶着隱姓埋名(anonymity)的意味,即是別人看不出自己的「廬山真面目」,甚至不知「我是誰」。因此,便可以做出任何自己喜歡做(包括平日不敢做)的事情,而避免被認出受到批評。有點像很多人在海外旅行的時候,放膽做一些平日在家鄉不敢做的事情一樣,包括:瘋狂購物、超速駕駛,甚至是嫖妓及一些不道德的行為。

另一個有關的心理因素,就是較容易放棄自我控制,而去盡情發洩情緒(disinhibition)。平日是好好先生的男士,或是為人和藹可親、斯文有禮的良好市民、公務員(甚至軍警),在口罩(防毒面具)的遮掩下,可以失控地超越人之常情或工作界限,作出破壞或傷害他人的行為。不過,當口罩被除掉或面具被放下的時候,便恢復原本的自我;而在事後回想,更可能感覺羞恥或後悔,可惜為時已晚。

在正常的環境(時間、地點),大部份人在大部份時間下,都不會作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但是在危急關頭和特殊環境下,例如:感覺生命受到威脅,其他人(特別是同道中人及有魅力的領袖)之明示或暗示,以及在情緒激動之下,一個普通人(無需是窮凶極惡者)也可能會作出極端,甚至不可思議的行為來。

為何萬物之靈,有理性的人類會作出如此過分的行為呢?心理專家有兩種解釋。有一些人認為每個人生來都有動物的獸性,隨時隨地可以表達出來。另一些學者卻認為人類是有自控的能力的,只不過在情緒受極度刺激之下,才會作出衝動及傷害人的行為來。我個人認為兩者也有一些真實性。前者的分析在弱肉強食的原始社會容易出現;而在現代的文明社會,後者的解釋較為貼切。當然,有一些情緒波動或有衝動性格的人士會比其他人較容易失控。

最後一點,就是在現代社會,人以為戴了口罩就不會被認出的想法,已經不合時宜了。現今科技的「辨識」技術已經能夠非常精準地判斷人臉,並不是一般面罩、頭套、化妝等,可以遮掩「真面目」。

總結起來,面具可以帶給自己及他人娛樂及歡笑,而醫藥上的口罩更可保護個人及他人的健康。不過,面具及口罩在特殊環境下,也可以帶來傷害與痛苦。願我們(特別是擁有權力或武力的人)在危急之時控制情緒,切勿激動,三思而行,負責任地好自為之。

對上主來說,「人怎能躲藏在隱密處,以致我看不見他呢?」(耶利米書23章24節)

後註:正如一些小說所述,世上也可能會有些高人俠士,戴着面具做善事,造福社會大眾。但在目前崇尚自我享受的物質社會,這種不求名利的善長人翁,可算是鳳毛麟角了!

冷對

202007_44_original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