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憂令」

這是Tony的分享:「政府推出『限聚令』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市民的社交接觸,有助防止疫情不斷擴大。因此,『限聚令』在抗疫的事情上十分重要。

我近日約了剛確診患上癌症的姊妺見面,她的醫生正幫她排期做手術切除腫瘤。我問她的心情如何?她說有點擔心,更說下星期還要返工,把手頭的工作交接給同事。之後,她才能夠放心地進行手術。對於姊妹的工作態度,我十分欣賞。

過去很多癌友在進行手術前或進行化療、電療前,也會很擔心。他們擔心自己能否撐得過手術,又或者擔心化療、電療的副作用將會很大。但是她們往往在手術順利完成後或化療、電療後,都沒有發現重大副作用,她們才發覺原來一切都是自己過於憂慮了。

『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為身體憂慮穿甚麼。難道生命不是比食物更重要嗎?身體不是比衣服更重要嗎?』『你們中間誰能用憂慮使自己的壽命延長一刻?』『不要為明天憂慮,讓明天為自己憂慮吧,今天的難處已經夠多了!』 (馬太福音6:25、27、34)

看完這三節經文才知道這是主耶穌頒給我們的『限憂令』。二千年前,主耶穌已清楚明白我們的軟弱。因此,祂告誡我們不要為吃、喝、穿,甚至生命的壽數等事情憂慮。因為這些憂慮可以沒完沒了!『限憂令』要我們撇下這些永無止境的憂慮,好好地活在當下,不要為明天憂慮,原因是主的恩典永遠夠用。感謝主,願一切榮耀歸於主。阿們!」

最近與一所中學老師們分享疫情下的正能量,我說:「疫情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以前我們不關心太遙遠的地方,又界定了某些事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新聞;但現在連小孩子的世界觀也「廣闊」了。小朋友熟悉世界上的重災區在哪裡,也不斷收到各地積極抗疫的經驗和振奮人心的說話。

我的反省是:「似乎從前我們太憂慮的,是造就失敗的出現。」現在我們都知道發明藥物要經歷很多失敗的程序,正如找學問要嘗試接受很多種的教法,直至到找到學習竅門。反之,處於太順利的日子,我們不但不求改進,更容易在納悶的日子度過很多年日。

Tony分享一首詩歌《不要為明天憂慮》

「主你的話告訴我」

「你叫我不要憂慮」

「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

「不要為明天憂慮」

「我要天天來禱告摸著你親近你」

「就可以定睛於你知你心意」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www.cytchk.com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