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逆境中]的復原力

67%雙職母親壓力增 健康出問題鮮求醫

面對疫情持續,普遍為家中照顧者的母親壓力急增。有調查發現,過去3個月的疫情中,8成半受訪母親感困擾和憂慮;而受訪者中有67%為雙職母親,當中87%均感困擾和憂慮,主要因擔心家人及自己健康、子女教育、家庭經濟等,致近半受訪者出現神經緊張及失眠,7成人更受焦慮困擾。

資料來源: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743621/67%25

*** 陳亞仙博士回應 ***

培養[逆境中]的復原力

過去一年,香港實在面對很大的衝擊、震盪,絕大部份香港市民的生活並不好過。

疫情持續,確實打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學校停止上學,教會停止聚會,上街已成為奢侈品,生活大部份時間局限在屋內。婦女作為家庭的照顧者,自不免經歷不同程度的困擾與挑戰。在這段日子裡,當外來環境沒有改變,社會資源分配不足,政策不完善,加上面對疫情帶來的壓力,確實不容易應付。因此,要學習每天培養個人的「復原力」來面對生活上的壓力。

「復原力」是我們有效面對逆境或困難的過程、能力與成果。它是我們應付逆境的保護因素,幫助我們改變、減緩逆境對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具備某些復原力,這包括四方面:

          1.  身體復原力:每天照顧好身體,用少許時間做運動,例如:拉筋、做八段錦、做甩手操、漫步,增加身體的柔軟度、耐力及體力等生命力的元素。

          2.      情緒復原力:透過呼吸練習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每天培養正面的情感體驗與表達,例如:講一些鼓勵自己、欣賞自己的說話或感恩的事情,嘗試透過不同渠道接觸或關懷他人;建立支持系統,最緊要是每天抽出少許時間自我關懷,並學習活在當下。

          3.      心理復原力:培養多角度看疫情,不致落入惶恐中或鑽牛角尖。靈活思考問題有助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常存「雨天總會過,晴天定要來」的心態。

          4.      靈性復原力:這與核心價值有關。疫情可能喚起人去探索生命的目的或意義,因而追求與至高無上的上帝連繫。人應該學習接納現實,接受限制,並且放手,回歸力量的源頭。

總的來說,「復原力」是來自個人內在的,是可以培養的自我資源,也是幫助我們擴充面對困難時的應對能力;從而改善我們調適的結果。因此,「復原力」是一種適應及轉化,從內在回復身心靈健康的過程。

陳亞仙博士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輔導員
香港婚姻及家庭協會治療師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