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在世界經濟論壇會前發表《不平等的病毒》(The Inequality Virus)報告,期望引起各國關注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的貧富懸殊加劇。報告指,新冠肺炎疫情史無前例地,導致幾乎全球所有國家的財富不平等情況惡化;全球最富有的1,000人因股市反彈造好,僅需9個月已收復疫情初期的損失,各地政府提供經濟援助救市是原因之一,而全球最貧窮人口或需要超過10年才返回危機前水平。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news/新聞/貧富懸殊-樂施會:窮人需時逾10年-富人9個月收復疫情損失-253269
****** 麥基恩博士回應*****
不均等的社會心理分析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7日定位剔除貧窮日。在聯合國大會2016年的持續發展目標日是期望在2030年前,把各類的貧窮全部移除。根據前任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認為,要對付貧窮,處理社會不均等(inequality)是最重要的議題。
根據劍橋英語字典,社會不均等是指有些人所得的權利、機會、金錢等東西比其他人少的不公平現象。社會學指出,嚴重的不均等情況帶來不少社會問題,包括健康及治安問題。歷史上很多時暴亂及革命是在社會出現太多不均等的時候出現。
不過真正的公平有兩個層面:
- 平等(equality):指一視同仁地給予所有人同樣機會及得到同樣的招待。例如,在疫情的境況下,每個人都給予同一金額補貼。但這種措施會對一些沒有財政困難的人變成錦上添花,長此下去會令社會更加不平等。
- 公平(Equity):指按每個人的不同需要給予未必相同的機會及招待,以致能與其他人一樣。例如,在疫情下的補貼,是按著減少了的收入量情加減,是合情合理的行為。不過,行政措施可能複雜及增加審查費用。
一般來說,最經常討論的社會不均等是在經濟方面。「經濟不均等」(economy inequality)的社會現象出現,通常是因為財富分配不均,導致貧富差距而造成。Equality Trust(2019)發表研究資料,在英國上層的五份一家庭佔國民總收入40%,而最下層的五份一則只有8%。Sommeiller及Peters(2018)說美國在1979年至2015年期間,最有錢的1%的人財富增加,比低階層的90%的人多出五倍,可見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
社會學的分析指出,雖然這種差距是因人的能力不同而出現,但是大部份情況卻是因為社會結構上階級分別所致。這些階級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包括性別、年紀、種族膚色、社會地位等等因素;例如,在鄉村的婦女較城鎮地方的女性生產時的死亡率可以高出數倍;又例如,在貧窮區出生的兒童在五歲前的死亡率,是出生於富有家庭的兒童的雙倍。
社會學家又把社會的不均等現象分為多種類別:
- 直接及間接不均:直接不均是針對一些人,取替了他們的機會或權利;例如,美國曾經立例強制學校分開白人及黑人兒童教學,又或某些商業機構拒絕聘用非異性戀的人。至於間接不均,就是指措施雖然並非刻意隔離,但是結果仍然製造了不均現象;例如,禁止郵遞投票會對行動不便的人產生困難,因而減少投票意欲。
- 直向及橫向不均:直向不均是指在同一文化的人(或家庭)之間的差異;橫向不均是指社會中不同文化的人(或家庭)之間的差異。一般來說,橫向不均容易產生磨擦及衝突,是民主和平及社會聯繫的重要威脅。
除了經濟不均等以外,社會上實在有非常多不均等的地方。但目前較多被討論的不均包括以下幾項:
- 政治不均等(political inequality):不同階層的人不能得到同等的社會地位及權利。例如,有些人不能有投票權或同等參政機會。
- 性別不均等(gender inequality):男女在社會上的地位差距很大。例如商業機構的最高職位,女性比男性出任的比率少很多。世界經濟論壇在2017年發表報告,指出女性只有男性的經濟能力58%。假若他們是屬於弱勢社群(少數族裔、年長、離婚及單親),更受影響。
- 環境不均等(environmental inequality):這是近年較多研究討論的,指天然資源及生態服務(例如:安全食水、休憩公園)分配不均,又或是環境的危害風險(空氣或水質污染),不同地區有很大差距。
- 種族不均等(racial inequality):昔日在很多地區,都曾出現種族歧視的現象,例如美國就有黑奴政策。就算在自稱文明平等的西方社會中,最近仍然發生一些明顯的種族不均等情況。例如在美國,因新冠肺炎病毒而死亡的人,以原居民及黑人為最高;而黑人及拉丁裔的工人失業率也遠高於白人。在2016年,美國白人家庭的中位數收入更是黑人家庭的40倍。
上述各類其他的階級不均等現象,雖然可以改善,但是大概不能夠完全消除。儘管如此,人的心態卻可以把不均等消除。使徒保羅在新約聖經加拉太書三章二十八節這樣說:「當中既沒有猶太人,也沒有希臘人;當中既沒有奴僕,也沒有自由人;當中既沒有男的,也沒有女的,因為你們所有人在基督耶穌裡是一體。」
麥基恩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