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隊由香港學生組成的代表隊,早前分別參加第51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及第62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最終奪得4金5銀1銅。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共有來自76個國家或地區約370名學生參賽,結果香港3名學生奪得金牌及2名學生奪得銀牌;而「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亦有來自107個國家或地區約619位學生參加,結果香港學生奪得1金、3銀及1銅。
港隊學生在賽事表現卓越,除了在物理學和數學方面盡顯才華,還展示了在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方面的解難能力及非凡的創造力。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015522/
**** 倪紹強博士回應 ***
香港學生在國際性的物理和數學比賽之中獲獎,成績驕人,實在可喜可賀。其實香港學生的整體成績頗為理想,不少學生在國際的比賽之中屢獲殊榮。較為人熟知的有「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lSA),香港學生在科學、數學和閱讀等等的領域,多年以來都排在眾多國家和地區之中的前列。根據不久之前的新聞報道,香港學生在國際文憑(lB課程)的成績也十分驕人,擁有極多的滿分尖子。所以我們真的不用低估香港教育的優勢。
物理和數學科可以說是理科的基礎學科,它們的重要性其實不用多說。凡是要進修自然科學及應用科學的各科學生,裝備著良好的物理和數學基礎知識,對日後的學習當然是無往而不利。而且,不同層次的比賽,當然都會對不同的學生產生鼓勵和挑戰的作用。當然,要涉及具有國際性質的比賽, 那就只有成績最前列的尖子可以染指了。

另一方面,在全世界都飽受疫情大流行的氛圍之下,無論是地區層面的正規的課堂,以至國際性的比賽,大抵只可以透過和依賴用綫上的形式進行虛擬活動吧!這樣,可能意味著,像這樣的國際比賽,只有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以及資源最多的所謂名校學生優先參與。
當然我不是不鼓勵為地區之中最優秀的學生加以拔尖,而參加比賽並且得獎,實在是很好的學習機會。然而,疫情實在過得太久了,在這新常態之下,弱勢學生在資源匱乏和缺乏支援下,學習的進程實在進一步落後了。我祈求全能的上帝,讓疫情盡快退去,讓莘莘學子可以有更公平的平台,邁步學習!
倪紹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