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與強迫症

精神障礙中的強迫症,其中的一項特徵就是過度緊張清潔,例如重複洗手及消毒物品。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清潔衛生卻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措施,政府也鼓勵市民多洗手,消毒可能污染的物品,特別是貫通樓層的渠道。除了清潔方面,有強迫型性格或強迫症的人,也不斷尋找有關衛生健康防疫知識,而且對疫情的民生影響過分擔心,因而囤積各類應急物品,如過度收藏不會用或用不著、無價值的東西,也是強迫症的一種病徵;又不敢外出與人相遇,擔心被感染或感染他人,甚至認為快要死亡或世界末日!這是由於他們通常都高估疫情的危險性及染病機會,但卻低估自己適應的能力及自身的抵抗力。不過有這種心態的人確實比普通人受感染機會低一些,但可惜付出的代價確實太高。也有認為這種病的遺傳因素,可能是基於病者的祖先確實遭遇過大災難,靠著過分的小心而存活下來,但這理論目前相未曾有確定性證據。

因為這樣,本來是不正常的潔癖行為,在疫情期間可能被別人接納為正常小心謹慎的表現而已,故此,在這個時候斷定一個人有沒有強迫症並不容易。不過,若以病徵及功能一起來評估,或許會比較確定,因為精神障礙的一個條件,就是要明顯出現負面的日常社會功能性的影響,例如因不斷清潔及消毒家居用品,導致睡眠不足或影響家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可能有些尚未發病的強迫症病人,就是因這疫情而變成病態性的強迫症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那些本已有相當強迫症狀的人,因這疫情變得更為嚴重及需要更進一步的治療。

有研究指出強迫症在疫情中的過分表現,其中一個重要認知原因就是未能有清楚肯定的有關消息。由於希望獲取最新最準確的資料,強迫症病人會不斷從各方渠道搜集有關(甚至未必有關)的消息,而由於負面的消息一般比正面消息更為吸引,故令人更焦慮。假若沒有肯定正確資訊,強迫症病人很容易作出最壞打算,小事化大,大事化成災難,結果作出最壊的準備。

假如要在疫情下預防強迫症的出現或發作,政府實在要提供最新及準確的疫症消息,且要有高的透明度,最好也有專家解釋實際情況。此外,也要教導市民不要隨便相信流言蜚語,對未肯定的新聞要事實檢查( fact check ),而且只要留意信譽良好的消息來源。對於強迫症患者,要指導他們不要過分(例如一日最多兩次)閱讀這類新聞,因為對他們來說,愈找尋資料會愈緊張,停不下來。最後,更要鼓勵他們如果日常生活受到明顯影響,要有勇氣外出尋求專業幫助。參考文章:Raz Shafran 等人(2020 七月)《刺針/精神科》

其實,聖經在舊約時期,早已對傳染病(當時出現的麻風病)患者已實施隔離、潔淨甚至消毒方法,且要讓祭司(當時的醫生)身體檢查,要等痊癒以後才能解禁〈利未記13章〉,故此,聽從指引而行,較自把自為過度緊張反應,更為有效。

麥基恩醫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