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與精神病患的家庭照顧者

精神病患者的家人,是非正式的照顧者。傳統上是以病者的女性家屬為主要照顧者,但隨著時代及經濟的轉變,不少家中的男性(特別是兒子或丈夫)也擔當起照顧者的責任。由於他(她)們要日間照顧病人,往往不能外出担任全職工作,因而影響了收入及社交活動,而且全年無休。間中他們也需要晚間起來照顧病患者,更會把生活習慣打亂了。

Covid-19疫情之下,他們身兼照顧者的擔子更為沉重。若加上學校停課,學童留家需全時間照顧,更是百上加斤。在疫情之下,醫療界專注在預防及治療感染病人,對患病者家人的需要反而忽略了。

事實上,精神病患者自我照顧能力薄弱又容易患上各類身體疾病,乃是染上COVID-19病毒的高危人士。目前這病毒的傳染率及其預防措施,會促使精神病患者復發機會的增加,因而家人的照顧角色很重要,往往要負起診斷精神疾病復發的責任。但可惜,防疫措施減少了家人與醫護人員的接觸,很容易未能把病人的精神狀態清楚溝通而延遲治療。而復發了的精神病人實際上更難照顧,有時家屬照顧者會感覺與醫療服務失去聯繫,仿如被放棄。假若復發的病人不和家人合作,或在網絡遙控式的診症時否認已出現的病徵及行為,往往能夠欺騙到醫護人員,甚至使他們去懷疑家庭照顧者所說的真實性,結果導致病人病情惡化,令家屬得不著支援,更難照顧。

假若病患者需要留院治療的話,家庭照顧者似乎可以鬆一口氣,但其實他(她)們十分擔心病人(特別是長者或兒童)在醫院會感染新冠病毒及有併發症。此外,因防疫措施不能面對面探望病人,更令家人心情感覺失落或內疚。雖然可以透過視像互相溝通,但始終不及面對面探望的親近感受,況且部分病人或照顧者本身不擅長使用資訊科技來保持關係。

假若家中沒有其他成員可以分擔照顧者的工作,例如單親家庭或是老夫老妻相依為命,在嚴峻疫情之中更難相互照顧。加上不少外來上門的幫助,包括家務助理甚至送餐服務,會被迫減少甚至停止,使情況變得更為惡劣。家中聘有外傭雖然會使情況好一些,但很多外傭放假回國後,因疫情未能如期返回。

由此可見,精神病患者的家屬之身心靈確實很多需要,不能坐視不理。醫護人員在照顧病人期間,也應該多與家屬照顧者保持聯繫,隨時加以提供合適的幫助。有建議指出,家庭照顧者可在安全措施下探望病人,甚或成立「暫援」(respite) 服務,讓患病者入住很短時間,並接受專人照顧,以便他們的照顧者在這段時間,放放假,休息之中重新「回過氣來」。

新約聖經記載一段照顧者的故事,在馬可福音第2章1-12節記載一個癱子,由四個照顧他的人抬到耶穌那裡求醫治,但那屋子擠滿了人很難進去。於是這四個人拆了屋頂,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去,他們的信心感動了耶穌把癱子治好了。由這事可見,照顧者是何等重要!

麥基恩醫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