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毒蔓延的初期,不少政府及醫療部門顯得不知所措。各樣隔離措施引致市民家居及日常生活相當混亂,再加上傳媒對疫情的渲染報道,不少人因而出現各類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驚恐及憂鬱,甚至有自殺的念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算,每次在災難發生之後(例如多年前的沙士疫症),災區的人約有30-50%會出現這些精神困擾(S Brooks 等人2020)。假如曾經有瀕死(即險些兒喪命)經歷,或眼見親戚朋友染病而死亡,更可能患上比較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精神障礙」(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在疫情嚴峻的國家,PTSD發病率相當普遍,甚至被稱為COVID-19大爆發後的「第二海嘯」(Second Tsunami)(見Dutheli等人2020年四月《心理醫學》期刊)。而在缺乏人力及技術支援的地區,這情況也容易發生在前線醫療者身上,原因是﹕眼見病人失救死亡,感覺無奈、無助甚至內疚。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疾病診斷及分類手冊(DSM5),PTSD是一個人經歷創傷(通常指有致命危險的)事故後,出現極度不安而影響了日常生活的精神障礙。這病的特徵包括:
(一) 重複、不能自控、有關創傷的騷擾性思想;
(二) 重複夢見(包括惡夢)有關創傷事件而感覺不安;
(三) 間中會重現當時創傷事件的經歷。
(四) 「解離」現象:就是情感與現實分離,自我的認知功能崩潰,生理及情緒的感覺分割起來。
由於這種不適,患病者會逃避與創傷有關連的人與事,因而出現社交及溝通困難,影響了日常功能。但另一方面,PTSD的人凡事非常緊張,常常處在戒備心境當中,因而影響睡眠及專注力。在情緒方面,病患者會有驚慌、羞恥或憤怒感覺,對自己、他人及世界產生負面思想,對原本喜愛的東西沒有興趣或不能感覺愉快;嚴重起來或會把記憶及情緒壓抑下去。
因此,要預防或減低COVID-19帶來這種「海嘯」的影響,政府必須為防止有關新冠病毒,製作準確、正面公共健康教育,並提供足夠的服務,包括精神疾病的醫療服務。目前,尚未有醫治PTSD的特效藥物,故對服藥反應不佳的人,適宜加入心理治療方法。目前,在外國有些醫療中心,正在研究LSD (一款迷幻藥)治療PTSD,據說對「離解」現象特別有效。
提起海嘯,舊約聖經中的詩人認為是受上主所控制:「他一吩咐,狂風就颳起,海中的波浪也高揚。…他使狂風止息,海浪就平靜無聲。」〈詩篇107﹕25,29〉
註:
至於災難的「第一海嘯」(First Tsunami),有認為是指「恐慌症」(panic disorder),因為一般人對突發性的事件之最早心理反應,就是恐懼驚慌,出現心悸、手震、冒汗、作悶、暈眩等身體病徵。
麥基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