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與精神科藥物

不幸感染COVID-19的患者,心情自然不好,假若列入隔離甚至進入醫院治療,更容易出現焦慮及憂鬱病徵,繼而接受輔導甚至精神科藥物治療。至於患病者的家人,既擔憂病者的情況,又會緊張被感染,因而影響了睡眠及正常生活,往往也需要治療。確實,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期間,求診精神科門診的新症病人增加了,舊病復發的個案也多了,精神科藥物的使用量更加提升了不少。

不過,若COVID-19患病者的身體狀況,例如心肺功能不佳,對精神科藥物可能產生不良反應,需要小心處方。而已經服用藥物的精神病人假若不幸染上COVID-19 ,也應有如此警覺。此外,治療病毒的藥物可能與精神科藥物產生稱為DDI (Drug-Drug Interactions)的相互作用。雖然DDI也可以產生更好的協同效應,但潛在的不良反應倒要更加小心防範,因為可以促使病情加重甚至致命。

根據Nadir Yalcin 等人2021年在European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ology第28期的文稿,提及了一些重要DDI的例子。首先有些醫治精神分裂症的藥物(例如pimozide)與某些抗病毒藥物(例如atazanavir)合併使用時,會因互相競爭代謝肝酵素而令兩種藥血濃度過高,引起心臟的QTc(從心電圖可見)過長,導致心臟衰竭。而另一個例子,就是治療頑強精神分裂症的「最後板斧」藥「氯淡平」(clozapine),若與COVID-19免疫藥(tocilizumab 或 interferon-beta)合用,會加強干擾血球的製造。還有另一情況,就是接受深切治療而出現焦慮或失眠的病人,若使用鎮靜安眠藥midazolam與一些抗病毒藥並服,會使病人過度鎮靜,延長在醫院康復時間。

但是,近月的一些研究卻發現某些精神科藥物,經實驗證明可以減低COVID-19患者病情之嚴重性及死亡率。當中以fluvoxamine (一種主要用來醫治憂鬱症及焦慮症的血清素藥)最為明顯。雖然其作用尚未清楚,似乎是抑制病毒的繁殖,但也有研究指,藥物能影響免疫系統的生化物質,因而減低身體對病毒過度反應出現致命的「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而且這藥價錢便宜,很適合抗疫資源不足的國家。在另一些臨床經驗指出,血清素的同類藥物也有相似(但較低)的效用。當然,一個服了放鬆及提升情緒藥的人,心情穩定後,抵抗力也應相對地增加,這將有助醫治及復元。

由此可見,不同的藥物各有其治療效用,但一定要用得其所,否則會產生不良副作用。我們身處的環境和所遇上的許多事情也是如此,不恰當或過量的使用會招致惡果。聖經也有這樣的提醒:「甚麼事情都可以作,但不是都有益處。甚麼事情都可以作,但不是都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10﹕23〉

麥基恩醫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