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包裝可繞地球兩圈 環團促訂全面「走塑」藍圖
環團就4類貨品塑膠包裝調查,2020年間,市民買米、即食麵、中式麵和糖近2億件,包裝體積推算總長達8萬公里,足以圍繞地球兩個圈。
環團促當局訂定全面走塑藍圖,走塑藍圖應加上管制時間表、各階段管制目標,並強調積極推動無包裝及可重用容器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路向。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news/新聞/救救地球|膠包裝可繞地球兩圈-環團促訂全面「走塑」藍圖-296248
*** 鄧允明博士回應 ***
根據環境保護署去年(2021年) 12月發表的 「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2020年的統計數字」,2020年都市固體廢物的棄置量為平均每日10,809公噸(全年總量396萬公噸)。這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當中,廢塑膠棄置量估算為每日2,312公噸(全年總量85萬公噸,佔整體都市固體廢物的21%)。這21%廢棄塑料中,約有一半是常見的廢棄膠袋、廢棄塑膠瓶、廢棄塑膠/發泡膠餐具。其中廢棄膠袋又佔的這三類廢棄塑料約三分之二,佔整體棄置於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的7.4%,全年總量約為30萬公噸。

於新冠病毒疫情下,市民花更多時間在家工作及用膳。明顯地,2020年棄置在堆填區的塑膠/發泡膠餐具每日平均266公噸比 2019 的200公噸多了33%,而膠袋的每日平均棄置在堆填區的量由768公噸增加至804公噸,亦多了5%。
可幸的是廢棄物料並不是全都是棄置在堆填區內。2020年都市固體廢物的產生量約549 萬公噸,其中除了以堆填方式處置的棄置量如上面提到的396萬公噸 (72%)外,其餘回收供循環再造的廢棄物料有154萬公噸(28%)。其中回收的循環再造塑料總量10萬2千公噸。 本地循環再造有94,700公噸,而運往外地作循環再造塑料有7,300公噸 ,出口貨值超過6千7百萬港元。在各回收物品中,塑膠回收物料的回收率由2019年的8%上升至2020年的11%。
這份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指出:「由於進口塑膠回收物料經濟體更嚴格執行進口管制政策,本地回收業已逐步轉變營運模式應對,同時政府亦實施不同的新措施進一步推動廢塑膠回收,包括陸續開展「塑膠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塑膠物料本地循環再造量由2019年的74,400公噸顯著上升至2020年的94,700公噸。此外,《巴塞爾公約》修正案自2021年開始加強對廢塑料越境轉移的管制,因此本地回收業需要時間來調整和適應影響全球貿易市場的這種變化。」環保回收行業的生存空間很大程度受著海內外等政府管制政策影響,政府對行業的支持也促進環保回收行業的發展。


從數據看,廢棄膠袋是堆填區棄置塑膠中,量最多的。似乎處理膠袋的使用、 棄置、及回收,在環保策略上十分重要。四大環團(綠色力量、綠色和平、綠惜地球及綠領行動)去年從常用四種常見超巿食品包裝着手,估量即棄塑膠包裝「用膠量」,上月(2021年12月) 聯合公佈了結果,數據雖未必全面,但足以反影港人用塑膠包裝的量十分驚人。環保局黃錦星局長的星星網誌稱近年在香港堆填區,塑膠購物袋的棄置量每年逾40億個,即平均每個家庭,每年丟棄逾千個塑膠購物袋!

避免膠袋垃圾,最佳方法就是棄用或者減少使用,退而求其次,就是循環再用。若不能即時棄用、重用或循環再用,也應妥善處理膠袋廢物。做好一般垃圾、塑膠分類回收,確實非常重要。若我們購物時,自備重用袋或容器(BYOB – Bring Your Own Bag) 或實行「裸買」與「走塑」,從根本做起,減少使用膠袋,每人少用一點,累積的減塑量就會非常可觀。
我們愛惜這個世界,盡量避免讓塑膠廢物污染上帝所創造美好的世界,就是愛上帝愛人的表現和見證。創世記一章31節指出,「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讓我們不要污染這個世界。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
英國特許環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