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死亡(Social Death)是指一個人被社會忽略、被完全孤立或隔離的現象,這名詞曾被社會學家Orlando Patterson及Zygmunt Bauman來形容種族屠殺及奴隸時代的社會情況。歷史上,政府除了對犯罪的人囚禁以外,也確實對某一些族群實施隔離政策,包括種族隔離、疾病隔離等等。在種族問題方面,最著名的乃是德國的納粹屠殺及南非的隔離政策;而在健康問題上,傳統最著名的乃是對慢性長期病患者(特別是精神病人及腦退化的長者)進行長期隔離。由於這樣,一切與外間親友的接觸被切斷了,與死去的人不能和其他人再有關係相似,因而稱為「社交死亡」。根據社會心理學家的分析,這種情況,由三種因素產生:
(一) 失去社交身份:即是在社會裡沒有任何角色扮演;
(二) 失去社交連繫:沒有與任何人建立有意義的社會關係;
(三) 囚禁下的困難:包括失去私隱、生命價值、照顧自己能力、甚至決定權。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政府也實施了各類的衞生防疫隔離。雖然動機良好及有效預防疫情擴散,但部分被隔離的人也確實產生了「社交死亡」的心理問題。這情況出現在疫情特別嚴峻的地方,而長者更是最容易成為「社交死亡」的一群。另外,在美國的分析,窮人及有色人種也是脆弱群體。這些人常因社交隔離與家人減少甚至不能聯絡;即使患病在醫院治療,家人亦不能親自來到病床前慰問及照顧;假若不幸病重垂危,也未必能及時見到家人最後一面,相當遺憾。而病情較輕而無需住院的,亦容易被周邊的人疏遠,恐怕被感染的心態之下,更視他們為怪物,像昔日對麻瘋病人一般避之則吉。根據英國社會工作講師Jana Kralova 2021年8月6日之分析,在COVID-19死亡的人中,部分不單是因病毒的緣故,亦可能受「社交死亡」之因素有關,故此,照顧者對這現象不能忽視。
舊約聖經記載先知「以利亞」因為王后追殺他,單身一人逃走至「別是巴」之曠野。雖然性命得到安全,但在曠野與世隔絕,又飢寒交迫,非常孤單無助,甚至向上主求死,這算得上是患有「社交死亡」心態。幸而上主給他水和炭火烤的餅,並帶領他走出曠野。
麥基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