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超時工作問題普遍且嚴重,有機構調查發現,逾60%受訪者每周平均工作時數44小時以上,更有近5%多於75小時工時,關注團體要求政府研究制訂「工作過勞」定義,並盡快制訂預防工作過勞的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2332810/
*** 麥基恩醫生回應 ***
工作過勞而死?
1969年,日本一位在著名新聞企業的海外運輸部工作的29歲男職員,在工作期間突然中風離世,是首位被報道的工作而死個案。但直至1978年因類似情況增加,才為日本傳媒嚴肅留意,稱之為「過勞死」(英文譯作karoshi)。這些人大多是因心臟病或中風而去世,以男性為多,屬於中年或以上年齡,但不限於勞動低下階層,也包括管理高層。
社會學家認為是當時日本社會從二次大戰後復原過來,需要工人努力長時期工作來振興經濟。直至後來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有一段時間經濟泡沫爆破,需要大量裁員;結果留下來的員工便要額外加班去保持產量。有統計當時一般工人平均每周60小時或以上,而部份更是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而且長年無休(假),因而「過勞死」情況越是嚴重。在引起世界注意之後,日本勞動省及國際勞工組織,也陸續作出一些回應。
至於致死原因,眾說紛紜。目前醫學上還沒有足夠證據,因單純工作忙碌會令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死亡。故此有認為是死者本身早有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疾病,但因工作導致疲勞過度,缺乏足夠睡眠及營養飲食,導致病情惡化。也有認為是工作上精神壓力太大,影響了抵抗力及濫用酒精藥物,因而增加了糖尿病、血壓高、心臟病、癌症等致死疾病。
除了突發死亡,也出現一些員工自殺,稱為「過勞自殺」。原因除上述以外,更多了以下兩點:
一、服務多年而又忠心的員工,因被公司解僱、被迫辭職或受上級欺凌,因而產生自殺念頭。
二、在中層及管理階層的員工,因一方面要保護員工福祉,但另一方面則為了公司要栽員,在兩難之間感覺絕望。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限於日本地方,在其他急速發展的國家也有出現。此外在疫情爆發需要「封城」的時候,不少人的工作時間及辛勞更被增加,因此提升了風險。
要減少這種「過勞死」的情況,一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法定「最高工時」。只可惜目前很多國家尚未能有此等法例,而他們的勞工團體也只着重爭取「最低工資」。當然也有不少僱主擔心這法例會導致成本增加,但研究指出過長工作時間,反而會使工作效率及產品質量下降。假若有僱員因工作時間過長而倒下來,反而會增加醫療保險費用,甚至影響公司信譽。 在聖經中,保羅教導僱主這樣說:「你們作主人的,要公平地對待僕人,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歌羅西書四章一節)
麥基恩醫生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