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戰爭主要是以男性為主,很少有女性參軍。自男女平等運動後,女性參軍也越來越多了。現代戰爭除了需求力氣以外,更加需要其他技術人員協助,故此無分性別。當戰爭中受傷或被俘虜的時候,女性軍人遭受的待遇與男性也有分別,特別是性虐待之可能,以致女性戰俘的心理、情緒反應也比較嚴重。
此外,由於出現廣泛殺傷力的武器,在戰爭中平民傷亡的機會大大地增加。在這情況下,婦女很多時除了本身家庭及工作的責任之外,更要擔當照顧受傷者的角色。假若丈夫在戰場或戰爭襲擊中意外死亡,年輕守寡的女性會遇到更大的壓力,特別是在重男輕女的民族中,例如在阿富汗,女性十分不容易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此外,婦女若要逃亡、離鄉別井或生活在資源貧乏地區,出賣肉體賺錢可能成為唯一的出路(Arcel 及Kastrup,2004,Nordic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這樣的情況可見於2004年發生在蘇丹西部的「達爾富爾」(Darfur)戰爭中,性暴力及強姦行為被視為戰爭的一種武器。
正如一般精神醫學臨床體驗上,戰禍中的病人主要的不適及情緒表達會因性別有所不同,例如女性的「經前綜合症」會被忽視了;加上文化及宗教背景的差異,診斷及治療女性的精神狀況也有特別的難處。例如回教婦女比較困難與男性醫護人員表達自己的感受,更遑論接受身體檢查?即使她們身體因被虐待而受傷。
由此可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戰爭直接或間接的傷害,這就是為什麼不十戈研究發現女性有更多心理困擾及精神障礙。
舊約聖經記載了一段有關戰爭與婦女被欺壓的故事。在士師記第二十及第二十一章講述「便雅憫」支派與其他以色列人爭戰,結果兵敗,死了很多人。為了使「便雅憫」族不致絕後,以色列人便找個藉口去擊殺「基列雅比」所有男丁及已出嫁的女子,卻把400個處女帶到「便雅憫」人那裡給他們為妻。由於人數仍然不夠,於是便吩咐「便雅憫」人往「示羅」地的葡萄園中埋伏,然後強搶當地出來跳舞的女子為妻。作者解釋,這種任意妄為的行動,是由於當時沒有王管理他們。
麥基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