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徵費擬倍增至1元 冷凍食品無豁免 目標12.31實施

晴報新聞圖片

膠袋徵費實施逾10年,當局稱將修例提高徵費水平,每個膠袋由現時最少收5毫加至1元,同時收緊及取消多項豁免,包括冷凍食品再無免費膠袋,目標在本年底實施。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271989/

*** 何建宗教授回應 ***

《少用膠袋,惠己為人》

去商店買東西,忘了自備購物袋,向售貨員付款$0.5元換携物膠袋一個  —  今時今日,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大陸,此真已不算是一件要起爭議的事情了。大家早已習慣,也感到「付得起亅。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很多人覺得:若要臨場掏腰包「買」膠袋,真對不起,心底還真有些「内疚感」呢。

香港特區政府最近提出建議:修訂法例,把每個膠袋徵費,加倍提升至$1元。此外,修例還將廢除對盛載冷涷食物膠袋的豁免,卻仍寬容對待那些盛載没包裝食物(如:麵包)、非氣泡包裝的快餐、飲料等于徵費以外。今次修例,相信阻力不大,因為社會的環保意識比前大幅提升了,膠袋微費的教育目標早已達到。惟人性的弱點很多,若對修例內容吹毛求疵,肯定亦仍有很多「法律罅亅可供商戶和顧客去鑽空子,在此不撰。

所謂「垃圾」,其實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亅。自然界裏,物質本無罪,問題是人類有沒有善用上帝賦予的智慧,去盡好「管家的職份」,榮神益人。從管理學的角度看:至理想是「源頭減廢」,即盡量不要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釋出有害的物質;更要善用資源,減少浪費,保護環境于污染之未成形。若真的需要開發生產,重點是「取之得其利」、「用之得其法」、「丟之得其所亅。膠袋徵費所爭論的焦點,應重回它能否達到「環境教育亅和「提高警覺」的原始意義,即:大眾是否因此而減少膠袋的濫用?收費無論是1元、2元,甚至3元,以至更多,在當今社會條件下,其實亦都不算是太大的「經濟誘因」了。至重要是環保是否「輕描淡寫」地已經融入生活文化之中?此外,收費是否真的「專款專用亅?即收到的錢,是否完全回撥于環保工作的使用中?免枉費了它披上「污染者自付亅這冠冕堂煌的外裳!(註: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和一般商業機構,只把相關徵費后收入,看成一般的雜項收益,全注入「年度經常收入亅那大水塘之中,循環工業界完全沒有獲益。)

聖經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膠袋徵費的原意和作用,恰好與該段經文所指一致!近年很多科學報告均指出: 微塑料(Microplastics) 的污染無處不在,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健康並生態系統的安全。如何減輕甚至消除相關威脅?我相信要倚賴「環境科技」和「新材料亅的研發和推廣。其實也是「管家的職份(Stewardship) 」問題!

善用上帝所賜予人類的智慧,去管理好地球,我們責無旁貸!

何建宗教授
香港極地研究中心主任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