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戰爭帶來精神創傷

古代戰爭主要是戰士之間的殺戮,而現代的戰爭往往傷及平民百姓。根據估計,自從1945年以來,世界上發生了超過150次較輕微的戰爭(包括內戰),當中九成傷者乃是平民。除了直接遭受到轟炸及槍炮的傷害之外,因為戰爭而被擄掠、被迫遷徙及受虐待的精神打擊更為嚴重;再加上社會架構及經濟文化劇變,要保持身心健康並不容易。故此,大部分戰爭後遺症的研究發現,各類精神障礙都有相當明顯的增加趨勢(包括發病率及嚴重性)。可惜在戰爭的環境下,精神衞生服務反而受到限制,甚至有缺乏;無論是在人手、設備、藥物及其他資源上。故此,預防戰爭帶來的精神創傷實在非常重要。這可從幾方面考慮:

一、原發性預防:當然最好就是避免戰爭,但是並非衞生專業人士可以做到。不過,醫務人員確實可以發聲,引證研究來指出戰爭帶來的傷害及對醫療制度造成的短期及長期沉重負擔。有人指出,要強調戰爭中不能使用地雷、強迫兒童作戰士及虐待戰俘等不道德行為及害處。

二、繼發性預防:這是指及時治療患上精神障礙的士兵或平民,以防止病情惡化,包括施行即時性的「心理急救學」、「危機處理」及長遠的各類心理和藥物治療。當然,如有家庭及社會經濟的康復服務,就更為理想。「世界衞生組織」(2003,Mental health in emergencies)指出,更要留意高危人士(包括兒童、長者、婦女及傷殘人士)的特殊需要。

三、三發性預防:這是康復上的治理,以阻止病情變成慢性,以及減少身心殘障的機率。不過,這是相當昂貴及跨專業的綜合服務,可能更需要社區設施來配合。對於被困在難民營中的病患者,要幫助他們康復及投進社會,絕不容易。

新約聖經強調和平:「締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稱為神的兒子。」(馬太福音第五章9節)、「可能的話,要盡你們所能與眾人和睦相處。」(羅馬書第十二章18節)、「也要離惡行善,竭力追求和睦。」(彼得前書第三章11節)

麥基恩醫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