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演習的心理效用

2022年全世界似乎比其他年份出現較多「軍事演習」(Military exercises),有些是某國家單獨進行的(例如中國),也有數個國家聯合軍事演習(例如蘇聯、伊朗和中國;美國和南韓)。這種演習(特別是實彈演習)所費不菲,而且目的不是真正開戰。為何這樣浪費呢?有不少人認為除了讓士兵感受模擬戰爭,讓他們有所操練之外,相信軍事演習帶來的心理效應可能更重要。

確實有些國家把軍事演習變成一種「軍事宣傳」(Military propaganda),要來告知天下自己國家的力量及演習目的(包括領土主權),並且警告或震懾周遭國家不要輕舉妄動,讓她們衡量萬一發生真正軍事衝突的得失和代價。當然軍事演習的那一方確實要有相當足夠的實力,而且提出的警告或條件須說得出,做得到;否則便自曝其醜,弄巧反拙,失去國際信用。

另一方面,這種高壓的方法會否成功,則受到很多因素影響。首先,受影響的國家本身有沒有實力作出防衛,甚至反擊?又或者有沒有其他更強大的國家在其背後給予實際強力的軍事支援?此外,即使有抵抗能力,也要得到自己人民的支持,包括能否成功製作有效(利用大眾媒體)的反宣傳工具;還有,「聯合國」及世界其他大部分國家對這種軍事行動的反應是支持、中立或抗議,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由此可見,軍事演習除了給軍隊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實戰提供一個近乎現場綵排的機會及提升日後戰勝的把握,更可能成為一種心理戰術。若能因此收到阻嚇作用,達到自己的要求或避免了一場正式的軍事衝突,這種演習的各樣開支實在有其成本效益。

聖經舊約也有一場類似軍事演習的記載。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打算攻打耶利哥城的時候,實行了一種古怪的軍事演習。他吩咐祭司隊伍及軍隊每天環繞城牆一次,除了吹角外,其他人不准發聲。在第七天,則要連續繞城七次;第七次時,祭司吹角,全軍才大聲吶喊,城牆震動,然後進攻;結果成功攻陷了耶利哥城(約書亞記第六章)。

麥基恩醫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