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有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是十分重要的。若要「知彼」,則需要窺探(espionage)敵軍的情報。在這方面,特務人員(secret agents)或「間諜」(spies)便是不可少了。
多年來十分賣座的「007電影」系列,片中的男主角占士邦(James Bond)似乎是世上最傑出的特務。他(無論是那一個男明星主演)不單身手敏捷,外貌也雄赳英俊,十分吸引女性。只可惜,大部分與他親密過的女子都會死於暗殺之下。根據人格心理學的分析,成功的「間碟」應有下列特徵,而比較主要的是:為人低調、能與大眾相處融洽、觀察力強、善於人際技巧,以及在壓力下工作。此外,他們通常也有其他良好質素,包括自恃、勇敢、聰明、創意、彈性、謙虛、自信、和藹、幽默等等。這樣看來,「007」的占士邦似乎也未能獲得滿分呢!還有,在現今科技發達的年代,更需要具有特別專業才能的間諜,包括資訊科技、財務會計、統計分析、外語天分等各方面技能,很難一人包辦。
有甚麼動力推動這些特務甘願冒高度的生命危險工作呢?有些相關電影強調愛情是「善良」間諜的原動力,而金錢則是「邪惡」間諜的誘因。其實單單為愛情,很難成為傑出的間諜;因為愛情讓人太過分心。反而,金錢多多少少有鼓舞作用,特別是在起初招募的時候。在心理學研究上,認為最強及最持久的推動力乃是「復仇、愛國精神及意識形態(包括宗教理想)」。當然也有一些人是不由自主被迫做間諜,特別是自己或家人受勒索或有生命威脅的時候。
舊約聖經把特務稱為「探子」。民數記第十三章記載,當以色列人打算進攻迦南地的時候,摩西打發十二名探子秘密前往了解當地情況。當他們回去匯報的時候,當中十人因為迦南人高大威猛而感到害怕,只有其餘兩人(約書亞和迦勒)勇敢及自信地建議前往進攻。
麥基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