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戰爭」(nuclear warfare)原則上是動用核子武器,特別是以氫氣彈、核子彈等作為戰爭工具。由於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曾經在日本廣島及長崎投下原子彈,產生了摧毁性及持續的災害,目前尚未再有同類情況出現。以目前的核彈數目及威力,假若日後發生核子戰爭,世界上大多數的城市都會被摧毁,將有超過一半人口因此消失。此外,「核冬天」(nuclear winter)會發生,導致全球農業及畜牧業停頓,引來糧食危機。核戰之後,「核子塵」(nuclear fallout)會嚴重污染地球表面,令人生病及難以居住,故此算得上是「世界末日」了。不過,也有人把核子動力的軍事裝置(例如核動力航母及潛艇),當作核子武器。幸而這些軍用工具在戰爭中使用,其核能爆炸的毁滅性有限。但若果是各地的核能發電廠遭受襲擊,因而洩漏輻射,長遠的後遺症則難以估計了。
雖然世界各個國家對使用核子武器相當克制,但是偶爾也會有人以核戰作為恐嚇敵方的手段,並且確實有效。在心理方面,受核戰威脅的人會有兩種極端、不同的反應:
一、過分恐懼及擔心:出現焦慮症狀,並且囤積食物(特別是樽裝水和乾糧)及防護工具(包括防毒面具、碘酒等),認為是未雨綢繆。
二、毫不介意:心理上否定核戰的可能性,會壓抑(逃避)有關思想,聽天由命;甚至盡情享受,認為應該「今朝有酒今朝醉」。
大部分理性的人則處於上述兩種心態之間,有少許緊張,但沒有行動,又有些少擔憂及無助的感覺;直至核子大國在常規戰爭出現極大困難或有亡國的危險時,才認真面對及準備。
根據RK White(1986)的著作《心理學與預防核戰》中說,恐懼核戰的心理反而會令到核戰不會發生。因為社會人士更深認識核戰有世界性的災害,實在對任何方面都沒有好處。假若核災難真是發生了,部分倖存的人可能會出現「災難綜合症」(disaster syndrome)(AFC Wallace,1957,Human Organization):整個人好像被凍結(freeze)了,就是受驚嚇過度而不知所措,坐下或站立不動,又或者無目標地行走,不會逃跑,也不會反抗。在情緒上,一臉冷漠表情,似乎沒有痛楚、哀傷、憤怒的感覺。
雖然聖經沒有提及「核子戰爭」,但是卻有一些經文形容「世界末日」;而那些情景很像核子災難。例如彼得後書第三章10節說:「在那日,天必轟然一聲就消失了,所有物質都會因為被烈火焚燒熔化;地和地上一切工作都將不復存在。」(12節也有類似的描述);彌迦書第一章4節則說:「在他腳下群山熔化,諸谷崩裂,如蠟在火前,像水瀉下陡坡。」
麥基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