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一個人食Lunch有好處

最近網上有個分享,一個人午膳的同事是怪怪的,隨後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人認同這做法「好毒」,有人則覺得做什麼都要聯群結隊像「小學雞」。

據科技公司Humanyze行政總裁Ben WaberQuartz撰寫專欄,提及該公司從世界各地職場收集數據,發現打工仔女間中獨自食午膳,並不是一件壞事。

早年刊登於《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研究指,打工仔女要有小休時間,才可提升工作滿意度。事實上,需要和同事一齊食午膳的主因,乃鼓勵平日不會交流的人增加互動。若工作時已投入大量時間和公司的人相處,這樣透過午餐時間作人脈聯繫的作用,便大大降低。

舉例:一個軟件開發員平日開會時間,佔整日70%,單單工作接觸,已花了很多時間和公司的人相處,所以午膳給自己獨處都是很好的。

同事馬拉松式開會,固然好攰,但無間斷集中工作15分鐘或以上,一樣會傷神。就如擔任管理工作的人,其有需要集中工作時間佔整體10%;而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則位整體40%。作者指,這情況下,每週食3餐「一個人的Lunch」,有助打工仔女的工作集中力達到最理想水平。

所以,自己一個食Lunch,不一定「無朋友」,亦未必係孤獨,純粹想從工作壓力中抽離一下,不必大驚小怪。

 苦難的操練  

人生有苦難,不可能天色常藍,天天風和日麗。主耶穌也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翰福音十六33)。  未命名.png

苦難也包括身心靈的痛苦。有時遭遇不測、不幸,我們不明白為甚麼會發生這事。也許我們想:「我已經是大好人了,誰誰誰都不如我,誰誰誰壞事都做盡了,為甚麼遭災的偏偏是我?」我們對苦難的觀感一般都是負面,總覺得沒有苦難才是好事,現實卻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好人也會受苦,很多好人都有一段傷心史。那我們更不明白了,為甚麼好人要受苦?

與你同受痛苦的人
查看來源圖片在聖經舊約裡記載了一個受苦極深的好人,他的名字叫約伯,連上帝也誇他「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約伯記一8)但是魔鬼偏偏要攻擊他,他在一日之間失去了全部財產;更悲哀的是,他所有的兒女也在同一天死亡。這實在是叫人撕裂心腸的痛苦!

接著他渾身生瘡,失去健康,也失去了尊嚴。妻子怨懟他,朋友遠離他——只有三個好友遠道而來安慰,可是談著談著,安慰倒又變成指責和誤解,叫他更覺有冤無處訴。

那他做人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有甚麼益處?他不明白,我們也不明白。

然而就在他的痛苦到達最高峰的時候,上帝從旋風中向他說話。上帝在甚麼時候向他說話呢?是在他最風光的日子嗎?不,是在他最痛苦的時刻。俗話說:「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上帝卻恰恰相反,在約伯最痛苦、最倒楣的時刻對他說話,過後還加倍賜福給他。

查看來源圖片還有一人名叫約瑟,也是一等一的好人,是一個好兒子、好弟弟、好兄長;但是哥哥們妒忌他,要殺死他,最後決定把他賣給客商。約瑟被帶到埃及,輾轉淪為奴隸,又被主母誣蔑陷害,下在獄中。他在監獄裡關懷別的犯人,替他們解夢。可是那個被約瑟安慰過、幫他解過夢的人,出獄後飛黃騰達時卻把他忘得一乾二淨。他能有甚麼出路?

終於,上帝的時間到了。埃及法老做了一個夢,讓那個忘記約瑟的大臣想起約瑟來。於是約瑟從監牢裡被提出來,為法老解夢;然後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埃及宰相,為埃及全地解決七年饑荒,救了全國以及鄰國的人民,其中也包括了他的父親雅各和兄弟親屬共70多人。

查看來源圖片還有另一個人是施洗約翰。他是耶穌的開路先鋒,因為指責希律王犯罪而被下在監裡,身心靈飽受折磨。他曾在約旦河裡為耶穌施洗,見證耶穌從水裡上來的時候,聖靈像鴿子降在耶穌的頭上,又聽見天父上帝的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馬太福音三17)他見證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羔羊,曾承認不配為祂解鞋帶;又說,主耶穌必興旺,他自己必衰微。他是那麼謙卑和忠心的一個人!但是,在痛苦的牢獄中,他有點動搖了。究竟耶穌真是救主彌賽亞嗎?他差兩個門徒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祢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路加福音七19)

他沒有像約伯和約瑟那樣終於在人間守得雲開見月明。從人的角度來看,施洗約翰的人生是受苦到底的。他被砍頭,為主殉道。然而他的賞賜是大的——不是在今生,而是在永恆的國度裡。耶穌親口說:「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約翰的」(路加福音七28)。在上帝面前他的賞賜是很大的。

很多偉大的聖徒都經歷過苦難,苦難熬煉出他們生命的光輝。英國大文豪米爾頓(John Milton)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寫了《失樂園》,講述亞當、夏娃被逐出樂園的故事。約翰.本仁(John Bunyan)在牢中寫了《天路歷程》。使徒約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島上,孤獨度過人生最後的歲月;然而,復活的主耶穌基督在榮耀裡向他顯現,給了他很大啟示,使他寫成聖經中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預言末世將發生的事。芬尼.歌絲比(Fanny Crosby)雙目失明,卻寫了很多不朽的聖詩,如:〈引我親近主〉、〈榮耀歸於真神〉、〈十架為我的榮耀〉、〈祂藏我靈〉、〈有福的確據〉等。她的詩歌至今仍深深觸動基督徒。大音樂家貝多芬又瞎又聾,卻創作了〈田園交響曲〉。還有數不清的英雄偉人,不管是不是基督徒,都是在經歷苦難以後,發出更燦爛的光輝。

痛苦不一定是咒詛,只要活在主耶穌裡,災難就變成祝福。有些事物需在黑夜才能看見,例如天上的繁星,要在晚間才看得見。白天事務太多,令人心裡煩亂,等到晚上夜深人靜時,在安靜中我們才能冷靜思考,看到某些事情的底蘊。可曾試過抬頭看太陽,不但甚麼都看不見,而且十分刺眼,甚至還會傷你的眼睛。這個花花世界我們以為燦爛光芒,其實十分刺眼,讓你看不見上帝的榮美。世界的繁榮、物質的豐富、經濟的發展、醫學的進步、電腦手機的日新月異,加上網站的繁多、高科技的耀眼,令人眼花繚亂,把心靈的眼睛弄瞎了,叫你看不見上帝的能力、慈愛、恩典、救贖、公義和聖潔。

我們需安靜下來,轉身不再看這花花世界。惟有在痛苦的黑夜中,我們才能從花花世界的繁華、吵鬧和誘惑中抽身,安靜在主前,看到上帝的榮美。查看來源圖片

怎樣面對苦難?
很多時候災難來到要逃也逃不了。人的方法是靠自己的聰明才幹解決,但是人的聰明卻往往帶來無窮的後患。好比以色列人的先祖亞伯拉罕,他見自己和妻子已老,膝下猶虛,怎能有孩子呢?於是聽從妻子的話,與婢女同房,生了兒子以實瑪利,這個以實瑪利便是阿拉伯人的祖宗。今天,揚言要把以色列國從地圖上除去的,就是阿拉伯人。

所以,當苦難試煉來到時
不要用自己的聰明解決:「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箴言三5-8)

真的智慧聰明來自上帝,「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九10)當我們敬畏上帝,行祂的道,便不知不覺用了上帝的智慧來解決困難。

當止住怒氣,不要心懷不平:因為心懷不平,就會妒忌惡人,抱怨上帝,引得自己作惡。(參詩篇卅七 1、8)

堅決信靠上帝,行祂的道:「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詩篇卅七3)

靠主喜樂:「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4節)

將一切交託主:「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5節)

耐性等候:「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7節)。

約伯被魔鬼攻擊後,家破人亡,但是因為他堅心信靠上帝,耐性等候,終於上帝對他說話。然後他對上帝說:「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約伯記四十二5-6)

結語
今天魔鬼一樣要攻擊我們。牠是「那在我們上帝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啟示錄十二10),但是我們不要怕牠。在極深的痛苦中不要灰心,不要放棄信仰;因為再過片時,上帝的審判就要來到。「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壹書二17)最終得勝的,是耶穌基督和跟隨祂的人。

約翰在被放逐的拔摩海島上,看見了天上的法庭,「聽見在天上有大聲音說:『我上帝的救恩、能力、國度,並祂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因為那在我們上帝面前晝夜控告我們弟兄的,已經被摔下去了。弟兄勝過牠,是因羔羊的血……』」(啟示錄十二10-11)最後得勝的是耶穌基督,祂是我們的中保,是我們的仲裁者和辯護律師(參希伯來書八6)。即使世界沒有公平,沒有公義,也不要灰心,因我們最終的盼望是在主耶穌基督裡,祂是最終的得勝者!

中信月刊640 第54卷.第8期         林呂英麗

「孩子,你今日失敗咗未?」

失敗 =「差」的迷思


筆者在網頁的搜尋器中,輸入「成功」、「失敗」兩個關鍵字。「成功」找到2203項紀錄,「失敗」卻只得600項。「失敗」容易聯想起很多不同的負面詞語,如:「我不行、搞不定」,不難理解它不受歡迎的原因。

現代父母總不願孩子輸在人生擂台上,隨著電話聊天程式的流行,家長每小時都收到不同的update:「人家孩子成功轉讀名校﹗」(唉﹗輸了三分。)「那家孩子代表學校到外地參賽。」(慘了,又失五分!)生活在這種「常比較」的環境,父母會不自覺地將孩子的成敗,視為自己的成敗;因而志在培養「遠離失敗、邁向完美」的孩子。

但「失敗」是否那麼差?還記得「學行」的時候,誰沒經歷過跌倒,就能學會行路?看世界名人,發現他們的人生都經歷過巨大的挫折,例如: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有一位老師曾形容他「智力緩慢、孤僻和永遠漂泊在他愚蠢的夢想中」;又如億萬作家羅琳(J.K. Rowling),《哈利波特》第一集出版前,她連續被十二家出版社拒絕。可見「只要成功,不要失敗」的想法,並不可取,反而成功路上,失敗是必不可少(見下圖)。失敗圖

有趣的問題來了:為甚麽面對挫敗時,有些人會輕易投降,另一些人(不特別聰明)卻沒有放棄而達致他們想要成功的目標?這也是卡蘿.杜維克教授(Professor Carol Dweck)早年在耶魯大學進修博士課程時的問題,她想找到答案。

失敗的歸因:固定vs成長心態
杜維克教授從研究中發現人們用了兩種不同的心態:固定(Fixed)及成長(Growth)去對待失敗。固定心態者相信能力是天生、不變的,當事情做得不好時,會將失敗歸因自我能力有限:「因為我不夠好,我怎做都沒用」,就很容易放棄。相反,抱有成長心態的人,看待努力是積極有用的,做任何事都關於學習,能力可以不斷發展。若做得不好,會重新起來再做好,因為相信越努力做好一件事,就會將件事做得更好

杜維克教授還巧妙地用了大腦神經科學幫助學生認識成長思維模式,讓他們認識大腦就像肌肉一樣,會越用越強壯。困難原本令一班「失敗者」覺得笨拙,想放棄,但現在相信每次的努力,大腦神經細胞正加強聯繫,作出不停的新連結,讓他們變得更聰明。學會了成長思維,「失敗」的意義改變了,只要肯努力學習,就會不斷成長!

腦部圖

培養能面對失敗的成長思維 不盡完美(Perfect),只求完善(Improve)

現今父母不計較付出多少時間、心力、勞力,只為孩子有最好的條件去奪得令人羨慕的獎盃、獎牌……這種做法,其實沒有多大的問題,只要孩子亦很著重成就感,而好的成績能成為他下次參賽時努力付出和不斷練習的動力。但,是否每個孩子也是一樣呢?如果只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愛因斯坦名句)

除了「第一」,可能更重要的是教識孩子做「唯一」。「第一」會隨時被取替,但「唯一」就是認清強項,好好發揮。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進步,這就是最不能替代,也是最寶貴的;亦由於「唯一」是不需要被比較,父母便可以捨棄要十全十美的壓力,花上更多時間跟孩子相處;放下追求最完美(Best),而幫孩子找到最適合(Best Fit)他發展的路向,實現那最獨特的自己。

之前讚得「多」,現在讚得「準」
隨著過往一段建立自信心的熱潮,現代父母已學會更多欣賞及讚賞孩子。家長的好意讚賞:「哇,你評估的成績有21/22,真叻啊!」孩子接收到:「慘了,如果下次成績不如今次好,我就不叻啦?」試想想作為「最好……」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改進的餘地,讓孩子相信已實現了他們的極限,便很容易變得無助。

要讚得「準」,父母就要學會更多的字詞,著重「能力」及「方法」的稱讚,針對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持久性、不同的方法,以及肯尋求挑戰的態度等等。例如:「這份功課真是很難,但很欣賞你先清理書桌面,將雜物拿走,保持專心學習的態度,堅持直到讀識為止,真是非常難得!」這樣的讚賞能讓孩子學會有效的學習方法或態度,保持不斷進步的心態。

加上簡單字眼,讓孩子不再限制自己
常聽到一些因固定思維而帶來自我限制的字眼,如:「我不能夠將這件事做好」,但在成長思維中,只要將「做不到」變成「仲未做到」,就會帶來由「頹」轉「盛」的心情變化。嘗試重讀以下句子:「我(不)(仲未)能夠將這件事做好」,是否不一樣呢?

筆者「仲未」的體驗:有一次,讀小學的女兒說她很害怕假期後要在班上作口頭報告,因為輪到她誦讀的書本有很多很難的字。我同她玩笑地重複一句說話:「沒有學不識的字,只有未學識的字!」我很想女兒見到「可能性」,並不是「限制」,有力地去突破自己。

珍語──我常提醒自己:為人父母不是一場競賽,從培養「第一」的孩子變成「唯一」。盼望從兒女眼中看到「學習、成長」的魅力。若是這樣,我們就可以輕鬆地教出不怕失敗,最後真能邁向成功的新一代。

顏昭華先生
臨床心理學家

* 以上內容由誠信綜合治療中心提供

六招防治抑鬱症

導致抑鬱症的 因素有很多,其中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食用過多就易導致抑鬱症,麵食是人們常吃的主食,而經常吃麵包、薯條等麵食的女性在監測之後發現她 們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更高,並且碳水化合物還會影響人體內炎症水平。麵食導致抑鬱症的消息提醒大家要均衡膳食,蔬菜要換著吃,主食也同樣。另外,專家表示, 咖啡、魚類、葡萄酒可降低抑鬱症

研究人員通過12 年的追蹤隨訪考察了碳水化合物消耗量與抑鬱症之間的關係。他們召集了4.3萬名沒有抑鬱症病史的女性,詢問了她們的日常飲食狀況,並監測了她們的血液測試 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吃紅肉和精製穀物(即細糧,如麵包、麵條、通心粉和炸薯條)的女性被診斷患上抑鬱症或接受抑鬱症治療的風險會增加29%~41%。此 外,碳水化合物還對她們體內的炎症水平造成了負面影響。

1、合理飲食
注意自己飲食習慣的,保證全面營養,增強體質這會對自己的身體起到一個有力的保護作用。

2、歌唱療法
可與朋友們去卡拉ok廳,大聲地,毫無拘束的盡情的歌唱,釋放胸中的鬱氣,對自己的情緒有調劑和釋放壓力有極大的好處。

3、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
鍛鍊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豐富經驗,從而促進心理健康。預防抑鬱症還應加強體育鍛鍊,增強意志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豐富業餘文化生活等。

4、增強自我心理調節
自我心理調節包括調整認知結構,完善自我意識,塑造健全人格,抑鬱症的預防還要學會情緒控制,提高適應能力,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例如:寫日記、傾訴、運動、轉移等。

5、拓寬視野
培養熱愛讀書的興趣,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還可以瀏覽自己感興趣的網頁,閒暇時收聽廣播等方式了解世界上每天發生的新聞,儘可能不讓那種負面消極的情緒侵占自己的意識。

6、做有意義的事情
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讓人保持一個健康愉快的心情,每天嘗試著做三件事情,無所謂大小,即使是一個微笑或者是學做一道菜,只要是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你就會感到快樂。

厭食與暴食

      雖然厭食和暴食像兩種極端,事實上慣見的是個別病人都有齊兩方面的症狀。暴食每每就見於一段歲月的厭食症狀之後。在崇尚體態輕盈的香港,這些病越來越常見。電視、報章和雜誌大肆宣傳瘦身風氣,標榜瘦就是美麗,造成瘦身熱潮。結果是差不多人人都試過節食。顯見社會壓力是如何促使一些少女過度節食而終於厭食。隨著病情變化,有些厭食的少女更會發展出暴食的病徵。

 厭食和暴食的後果:

飢餓  嘔吐  腹瀉 
•   失眠
•   便秘
•   精神和思想難以集中
•   憂鬱
•   感覺寒冷
•   骨脆易折
•   肌肉軟弱,行事乏力•   死亡
•   胃酸會溶掉牙齒的琺瑯質•   面部浮腫(由於唾液腺膨脹)
•   心律失調
•   肌肉軟弱
•   腎臟衰竭
•   羊癇
•   肚痛不止
•   手指腫脹
•   腸臟肌肉受損引致長期便秘

 健康飲食建議:
1)保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不過量進食煎炸和肥膩食物
2)減少進食過度烹煮的食物
3)必須煮透以消滅食物中的病原體
4)避免油炸食物過久
5)改以蒸、煮等烹調食物較安全

健康的飲食習慣應由年輕時開始,飲食要均衡之餘,亦要少糖、少鹽,並配合適量的運動,才是養生保健的最有效方法。我們好應該多參考食物金字塔。
食物金字塔.jpg

心理健康的特徵

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可留意下列三方面的各種特徵﹕

a個人方面

健康的特徵    不健康的特徵
有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
有自尊感 常懷疑自己的能力
經得起挫折與失敗 常自覺情緒不穩定
接受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不會被喜怒哀樂過分影響情緒 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
對自己感到滿意 自我形象低落,常自覺不如人
自我肯定 否定自我

b 別人方面 

 健康的特徵   不健康的特徵
樂於與人相處 不喜歡與人相處
信任別人 猜疑別人
為他人著想 不理別人感受
喜歡參與團體活動 遠離團體生活
對人有責任感 對人冷漠
對別人有愛心 對別人缺乏愛心和友善的態度
建立良好而持久的人際關係 難與人建立良好而持久的人際關係
善於與人溝通 難於與人溝通

c 環境方面

健康的特徵 不健康的特徵
積極面對環境的考驗 對社會不滿
切實解決生活各種問題 自怨自艾
能作出抉擇和負起責任 逃避生活上的問題
能適應環境和轉變 不適應環境和轉變
有實際的計畫和目標 對生活工作提不起興趣

如果長期有這些不健康的特徵,就需要特別小心處理,以免引致嚴重的後果和其他身體疾病。

這幾個器官怕什麼?🤔

🌱腎:怕熬夜。
Kidney: Afraid to stay up all night.

🌱胃:怕涼
Stomach: Afraid of the cold food.  內臟圖

🌱肺:怕煙
Lung: Afraid of smoke.

🌱肝臟:怕油脂
Liver: Afraid of fatty stuff.

🌱心臟:怕咸
Heart: Afraid of salty food.

🌱胰腺:怕暴飲暴食
Pancreas: Afraid of binge eating.

🌱腸道:怕胡亂吃海鮮(沒戒口)
Intestinal: Afraid of eating seafood indiscriminately.

🌱眼睛:怕手機、電腦
Eyes: Afraid of mobile phones and computers screens.

🌱膽囊:怕不吃早餐
Gallbladder: Afraid of not eating breakfast.

可以幫助釋放壓力

調息放鬆解壓
先試著讓肌肉運動並做深呼吸,以此快速舒緩亢奮的交感神經。這招不但能幫助你解壓,只要平時多做幾下,還有助於緊張時肩膀肌肉緊繃現象。

做頸部運動,抬高你的下顎並深呼吸5~8秒,後頸肌肉用力且有緊繃感就對了!接著,將頭慢慢低下來、但不要用力,然後靜止約10秒,並緩緩將氣吐盡,可幫助頸部到肩膀的肌肉完全達到放鬆。請反覆做4~5次。運動.gif

肩部運動,需用點力,彎起兩手胳臂並聳肩握拳置於胸前。動作約做6~7秒,讓肩胛骨四周有被用力撐起的感覺。接著,像做擴胸運動一樣,肩膀施力、展開雙臂5~8秒。只要體力撐得住可持續做,直到全身放鬆,頸部、手腕都自然下垂,再休息10秒左右便大功告成。

(提示:在所有和自律神經相關的器官活動裡,唯一能靠意識控制的就是呼吸,用腹部深呼吸可以舒緩鎮靜緊張的交感神經。)

腹式呼吸:坐椅子上,輕輕伸展你的背,然後慢慢吸氣,讓肚子感覺慢慢地膨脹,反覆練習,做到肩膀不晃動,表示已進入最佳狀況。再來,同樣坐椅子上,一口氣把肚裡的空氣先吸飽,再慢慢吐光,等到氣全部吐完後,放鬆上半身。只要覺得不吃力,可反覆多做幾次。

有氧健身鍛鍊

  有氧運動能把自律神經鍛練得更強韌。人體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原本相互拮抗,當它們失衡時,心跳和呼吸頻率會變得非常不穩定,每週進行三次規律的有氧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自律神經強度一定會更持久,身體也會更健康。

一天從晚上開始-錢志群   

 

兒子小時候到晚上總不想睡覺,躺在床上還天真地問,為甚麼天會黑?我說,那是上帝要讓我們好好休息。他又問,人為甚麼要休息?我說,人累了。他再問,人為甚麼會累?我說,因為你玩了一天,手腳大腦都沒閒著。沒等他再問下去,我為他禱告後就熄了燈,否則不願意睡覺的他就會引你進到他十萬個為甚麼的領域。

人愈大愈習慣身邊的很多奇妙現象,然後就不問了,習以為常以為這些現象都是自然的,似乎一問反倒顯得幼稚和沒有文化。如今兒子將上高中,他怎麼也不會再問那些被認為天真卻很真的問題了。不問,我們倒真的不明不白地活在這些現象當中。相信很多人都不懂夜晚的黑,熬夜就是對黑夜意義的最大曲解。

黑夜不是人類所為的,而是創造者上帝的傑作之一。「上帝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創世記一16)。上帝創造晝與夜,都有祂對人的美意。我曾寫過〈假如世界沒有光〉(《中信》總636期)一文,分享了白晝對人的祝福;同樣,夜晚也有對人的祝福。上帝「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世記一5);此後幾天裡,每天上帝都強調「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幾日」。原來上帝對每一天的定義不是從早上算起,而是從晚上開始。正因如此,祂的選民以色列就是從日落為零點(約為下午六點)開始,至次日的日落算為一日。後來西方公曆是以日落與日出之間的深夜中間時點為零點,開始計算一天,而人們在習慣裡總是認為日出而作為一天之始,日落而息為一天之末。古時人們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農耕生活,如今人們仍然以勞動作為一天的開始。但是,上帝的本意是讓我們從休息中開始一天的日子。

在人的一生中,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對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晚上睡眠的質素決定著白天生活的質素。網上有資料顯示:晚上9至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晚間11至凌晨1點,是肝在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凌晨1至3點,膽在排毒。凌晨3至5點,肺在排毒。凌晨5至7點,大腸在排毒,醒來應如廁排便。凌晨1至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非常遺憾的是,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特別是電子產品的不斷更新升級,現在熬夜的人愈來愈多,熬夜的時間也愈來愈長。除了使用電腦的加班族愈來愈多,看電影、上微博、看電子書、打遊戲、上朋友圈都已成為很多年輕人,甚至是中年人睡前的「必備功課」。華南師範大學曾對六所高校學生做的調查顯示,熬夜居廣州大學生不良生活方式之首。約六成被訪者表明自己經常熬夜,有71.4%的大四學生坦承自己是「夜貓子」,其中39.7%的學生是因上網而熬夜。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熬夜的最主要元兇。

睡眠太少會造成「睡眠債務」,就跟向銀行裡透支一樣,最終你的身體必須償還這筆債務。不知有多少人的健康和壽命在黑夜中一點點悄然溜去,等到有一天如夢方醒,可能為時晚矣。長期熬夜對人的體內分泌、肝臟功能、心血管功能等都很不利,也會造成視力、記憶力以及抵抗力下降、皮膚受損、長黑眼圈及禿頭等一系列的問題。熬夜上網時,吸煙、精神興奮、憋尿等也都是導致前列腺疾病的重要因素。熬夜直接傷害的是人肝腎之陰,肝腎損傷必勞心,勞心必加重心血的暗耗,導致心腎不交,損耗過度就容易引致猝死。年輕人熬夜猝死的新聞已屢見不鮮。就在寫此文的前一天,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建築系的一位中國留學生因勞猝死,成為近兩年該校留學生猝死的第二宗。廣東某高校建築系的一名大三學生也是熬夜趕製設計圖,突然暈倒不治離世。生活中的圖沒有畫完,生命的圖也就此停筆。

每個人都應該放下今天的勞苦和誘惑,也放下明天的憂慮和貪心,「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詩篇五十五22)這位大能又大愛的上帝。在我們信靠上帝而安然熟睡之際,這位天上的父就在為我們做最美的計劃和預備,藉著我們常常無法預知以為是偶然的人和事,相互效力,成就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人生經歷,我們當從中體會上帝大愛的心腸。祂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篇四十六10)

中信月刊第641期 第54卷.第9期: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70701

失眠 其實好普遍

根據2011年衛生署的調查,年齡介乎18至64歲的香港人中,35.5%每晚睡眠少於7小時。以下這個群組的人屬於高危一族﹕
1. 女性
2. 55至64歲失眠.gif
3. 分居或離婚
4. 未完成中學程度
5. 無就業
6. 飲酒多於一星期四次
7. 長期病患(需要覆診)
失眠影響身心健康
研究顯示失眠會增加以下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身體疾病,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癌症;情緒病,如焦慮症(17倍)、抑鬱症(10倍)、自殺、意外受傷。
幾時要向醫生求助?
若失眠情況頻密持續,影響到第二天經常打瞌睡打瞌睡,以及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便需要及早評估。以下兩分問卷可作篩選用途﹕
評估日間瞌睡(眼瞓)的程度,請作答下列問卷。

艾和夫瞌睡評估表:
請根據日常生活情況,評估閣下有否在以下情況打瞌睡(瞓著覺):
瞌睡的發生次數
情況 從未0 少有1 間中2 經常3
1 坐下閱讀時
2 看電視時
3 在公眾地方悠閒地靜坐時,例如電影院或會議中
4 在乘搭不停行駛的車輛,超過一句鐘時
5 在環境許可下,中午臥下休息時
6 坐下與別人閒談時
7 在沒有喝過酒的午膳,靜坐時
8 坐在車上,當交通阻塞數分鐘時,例如塞車或停在紅燈前
計分方法:將上列8項每項分數(0,1,2,3)逐一加上 總分:
總分 結果顯示
<10 你很可能有足夠睡眠。
10-14 你可能有過度的日間瞌睡,你需要找醫生評估你的睡眠。
15或以上 你有過度的日間瞌睡,你需要找醫生評估你的睡眠。

備註: 此問卷並非可以用來作出一個診斷,其作用在辨別過度的瞌睡情況,而過度的瞌睡可以是很多不同睡眠病症的病徵。
艾和夫瞌睡評估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始源於澳洲Murray Johns醫生—Sleep 1991.14(6):540-5。(Reference:Hong Kong Society of Sleep Medicine)

我有失眠嗎?

請選出最能形容你在過去四星期的睡眠情況

從未 少有 間中 經常 極多
1 我難於入睡
2 我需要超過一個小時才能入睡
3 我每晚醒來多過三次
4 如晚上醒來後,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再入睡
5 我早上會太早醒來
6 我常為能否安然入睡而擔憂
7 我要依靠酒精幫助入睡
8 當我躺下時常感腳部不能安靜,或有抽動的感覺
9 我早上難以起床
10 我睡醒時仍常感疲累
11 有時一覺醒來,也好像沒有睡過一樣
12 儘管我有充足時間躺在床上休息,但我仍然覺得睡眠不足
13 我的睡眠導致我一整天都感到疲倦

備註: 如你在以上的答案選擇合共有兩次或以上是「經常」或「極多」的情況,
你可能需要找家庭醫生商詩你的睡眠狀況。
(Reference:Hong Kong Society of Sleep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