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癌聯十周年紀念主講「關愛被愛和付出愛」。在答問時間,有聽眾問如何幫自己做好照顧面對末期癌症的病人?因為這種感覺總是不好受。
我建議聽眾從受益者的角度去思想,末期癌病人其實也送了一份寶貴的禮物給我們,就是他們在最後日子面對生命的態度。
我寫過一位智障學生,他也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關鍵時刻。當義工問他最想做什麼的時候,這位智障學生的答案竟然是「想返工」。
試想想這個世界有幾多人迫切地「想返工」?原來他在童年就讀基督教特殊學校,聽見了人生可以有偉大的期望,就是一生為人服務。
耶穌稱自己的工作是禱告的生活,因為需要明白上帝的心意而活出人生任務。
我這位智障學生就是這樣珍惜生命的時間,要去做應該做的事情。他連續做了多年速遞員,都是在同一所公司,可見他是多麼敬業的從業員。
Lillian分享:
「即將舉行的信心聚會主題是『我想睇住仔女大』。這題目真是一語中的!還記得確診患癌的那一刻,這確實是我其中一個最大的心願。未患病之前,從不會覺得能看著子女成長是什麼難事。但是因著病患讓我反思,究竟我在兒女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母親?
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為他們作什麼事呢?聖經裡記載了多位母親,令我最深刻的是友尼基,就是提摩太的母親。她令我深刻,因為聖經對她的描述並不多,但卻間接地誇奬這位母親造就了一位擁有無偽信心的提摩太──一位出眾、被上帝重用的傳道者。
人們常常說:『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兒女。』即是說我期望我的兒女成為何等模樣,我便要先成為何等模樣。
我思想:假如天父施恩,讓我未來仍有機會『睇住仔女大』,但若果我沒有把握時間活出好榜樣,好好教導他們、把他們帶到主跟前;那麼,雖然我可以『睇住』他們大,但是我可能同時面對『睇住』他們壞。
聖經箴言二十二章六節說:『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如果他日我已不在人世,而人們稱讚我的兒女擁有對主謙卑、敬虔的信心,相信這便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
Lillian分享一首詩歌《爸爸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是我的翅膀,爸爸的愛是我的雙臂,
你們教我學習付出,教我要愛耶穌。」
「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帶著感恩的心,
願對耶穌愛不改變,一生服事,榮耀主。」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