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

某天參與了很有意義的「護心行動」家訪,上午九時去到一個遭遇至親不幸離世的家庭,下午就見了一位癌細胞走遍全身的緊急者。

下午的約會是我前一晚臨上講台之前收到的短訊邀請而促成,我馬上把訊息轉告拍擋,讓他去安排。當我完成四十五分鐘講座,拍擋已經找到一支精銳部隊與我同行,有經歷肺癌四期、血癌、乳癌四期的病友參與是次探訪。其實上台之前,我已經憑信心通知對方:「『護心』團隊明午可來。」再聯絡對方時,我才知道要去天水圍,心裡說:「我沒有車,但『天腳底』也去,因為能服侍癌症病友是『護心』的榮幸。」

有一次,我與一位患鼻咽癌的初信者傾談,他說起信仰經歷:「2015年底,驗血結果和鼻咽組織結果都是確定我沒有患上鼻咽癌。可惜!到2016年7月,我在屯門醫院意外地被證實患上鼻咽癌。當時打擊十分大,我接受不到這個事實,才八個月那麼短時間,我為甚麼就患鼻咽癌呢?在我電療第三週的時候,我突然聽到我七十七歲父親患上直腸癌的消息,我當時很難受……到我電療第五週,由於我口腔創傷太嚴重,完全不能進食。太太為了全心在醫院照顧我,她忍痛把兒子送到深圳給人照顧。每天看著她掛念兒子的表情,我很痛心,我曾經叫她回去深圳照顧兒子,不用理我,但她總是不肯……九星期化療和三十五次電療使我體重輕了21kg,超過一個月沒法進食使我身體極虛弱。我接受療程的最後一天是10月21日,幾個放射治療師不停向我講『生日快樂!』那個生日太難忘了……神是藉著患難拯救我脫離患難,祂教懂我珍惜擁有的美好的一切……」

最近見到笑容滿面的他,看不出他年前曾患上癌症。他找我不是為了輔導,而是詢問我籌辦青年中心的意見。因為他教會所在的地區有太多缺乏家庭照顧的青少年。

見證過他這經歷,我又再思想聖經申命記31章6節:「你們要堅強勇敢;不要害怕,也不要因他們畏懼,因為耶和華你的神與你同去;他決不撇下你,也不離棄你。」當我們的生命願意被神使用時,同時內心也會出現挑戰:「你是誰?你憑甚麼影響一個哀傷的家庭?」

上述經文是一百二十歲的摩西說的,他那時候向以色列人介紹他的年青接班人約書亞。任何人都會心想:「約書亞怎比得上摩西?」「護心行動」在五個月前,由李敏聰小姐和我二人開始逐家與癌症病友交談,後來我們讓康復者義工隨隊。現在我們正建立兩位組長,日後可以獨當一面帶配對康復者同往探訪。我們期待舉辦多種探訪懇談訓練班,希望「護心行動」能夠每年多十個剛強壯膽的新秀組長。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LAYOUT-21SEP18r1

神包紮我們的創傷

我仍然記得母親入院當晚收症室姑娘驚愕的表情,她看到我母親只有一個五十二年前的入院紀錄,當年母親需要進行乳癌手術。

母親到九十二歲高齡還不用吃任何藥物,她入院前的早上,血壓記錄屬正常(上壓123、下壓79)。我一直相信神保守她的壽命及健康,為要使親友知道她信的神以信實對待所有信靠祂的人。

今天的日記也要從這思路為未來二十年準備一個行動。我需要研究振作反彈心理,加強AQ的真義。心理學說中,能在逆境反彈的兒童像蒲公英(dandelions),不易受驚;然而,大部分兒童像蘭花(orchids),易生、易毀。

我與「護心」團隊和一位有兩個小兒女的肝癌病者詳談,配偶極之擔心其病情,因為肝的惡性腫瘤可能隨時爆裂,會有即時的生命危險。他們聽聞「護心」,真想經歷信仰的力量。我介紹他們一個最直接得到安全感的方法,就是祈禱先稱呼「天父」,然後盡量說出自己擔心的事情,最後問天父:「我可唔可以知道……」這個祈禱過程必會修正我們與天父的關係,由「當祂冇到」至「返回原位」,由「沈重壓抑」至「完全釋放」,由「無助的不安」至「信天父引導」。

面對惡癌,若只靠醫療,始終離不開危險的訊息,使我們的安全感越縮越少。面對惡癌,若緊靠愛人類的天父,必因安全感大增,而使惡癌威脅感縮細。

看見增加安全感的經文:
「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篇147:3,《聖經新譯本》)
《聖經當代譯本修訂版》譯成:「祂醫治心靈破碎的人,包紮他們的創傷。」
經文背景是以色列人因戰敗與被擄受屈辱,過去的選民的自信已被重創。

神知道人心中痛苦易成重創,我體會基督教的信仰就是神創造、神拯救、神保守。神既然愛自己所造的每一個生命,祂一定會對哀傷的生命負責,使已得拯救的生命繼續得保守。

好友給我一首詩歌《當你走到無力》,這首歌是我主講佈道會時的選歌,最感動人是後段歌詞:

「別害怕!祂知你難受,擔當軟弱與困憂。不需再懼怕,耶穌必拯救。願你開口接受,張開你手……不需再懼怕,耶穌必拯救。讓你一生快樂展翅高飛。一個全新的你。」

綜合是次懇談,有兩句發人深省的說話:

「我們一開心,癌細胞就死。」

  • 「要自認是屬神的製造廠,神就會負責修理。」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LAYOUT-29JUNE18

生命的尊貴

我要思考為未來廿年準備的一個行動。我看過一個201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大約17%的人沒有童年創傷。他們沒有遭遇過貧窮和特別病痛,沒有家庭精神病歷,他們在童年有自制訓練及鍛練堅強意志,尤其沒有孤單感,因為他們肯定有幫助抗逆的支持者。

這17%的人常見於我廿年來的EQ領袖團孩子,他們大多來自學習型和有信仰的家庭,我真希望他們「有福自己知」,他們有生命的尊貴,但也要受栽培去服務「有苦冇人知」的不幸孩子,尤其在童年就經歷至親病逝的孩子。

我想到昔日我讀「社工」,第一年到基督教服務處實習,遇到殷女士(臨床心理學家),她教我第一個道理:「教育的目的是去服務。」我們團隊未來廿年需要在EQ訓練中,加強孩子關懷不幸同輩的時候的語言溝通能力。

我去到一所教會見一位癌病剛復發的教友,牧師也受這位癌症病友(「癌友」)的見證感動。雖然是第一次短談,我們已經很投契地去計劃怎樣服務其他「癌友」。信仰的能力何等巨大,能使「癌友」輕看眼前的痛苦,把焦點移到榮耀神的目的。我在離開時想起:

「他向我們這些信他的人顯出的能力是何等浩大無比——這都是由於神發揮他強大的權能。神在基督身上發揮這能力,使他從死人中復活,並且讓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遠超過一切靈界的首領、權勢、能者、主宰,以及人授予他們的一切名號,不單在這現世時代的,連在那將要來臨的時代的都超過了。」(以弗所書 1:19-21,《環球聖經譯本》)

再從助人者的角度思想聖經詩篇68篇5-6節:「神在他的聖居所,作孤兒的父親,作寡婦的伸冤者。神使孤獨的有家可居住;領被囚的出來,到豐盛之處;唯有悖逆的住在乾旱之地。」

我們既然在基督裡是一家人,大家一同稱神為天父;有否想過了解喪偶者的苦情?有否想過神會放孤獨者在你家住?他們都在神面前有生命的尊貴。

生命的尊貴在:
(一) 你知道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對你是有利或有弊?
(二) 你現在做的正是你想做的事情嗎?
(三) 對於投入更理想的未來,你的決心、承諾至很高程度。

我們應該在神安排的機會下,彼此造就生命的尊貴。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OUTPUT-25MAY18

 

感謝的心情

最近在一所教會講論「如有神助」,我提早到會場,與一位癌症病人進行第一次談話。當我到達的時候,看不出哪一位會眾是病人;經同工提示,我才知道是前排一位身形略高的男子。他不是和我談病情或恐懼復發,剛痊癒的他是代他的教會請教我如何開辦一所服務青年的社區中心,而他是一位初信者。

一位康復的癌症病人、信耶穌、開辦青年中心,這三者有何關係呢?我看到有第四因素:「上帝的愛」。

那個晚上,我在「如有神助」的講論中,分享了三個觀點:

(一)我們從生活的無助感之中,認識自己的限制。癌病、抑鬱和童年創傷是三大「傷心基地」,很多確診癌症的人連帶家人都成為抑鬱病者。他們說:「不想醫治,反正治好也是拖著脆弱的身軀,怎可承受餘生的壓力?」抑鬱的父母也影響下一代成為童年創傷者,一生思想扭曲。

(二)我們要留意那些真正找到幫助的快樂者,他們不一定是參照正向心理學所說的「不求人生易,但求做正向堅強人」。他們採用面對困難的方法,就是「外向」,即見到神差派的助力;以及「上向」,即成為仰望神,願意禱告的人。

(三)神使求告者經歷每天的豐盛感,體驗神每天的補給,不只能遇到拯救,更能在環境未改善的情況下,已經壯膽。他們能夠承受喜樂、患難,兩者皆可。因為能夠感謝神「看得起我」,他們的眼睛便能夠預見「喜事近」。

有一個情緒形容詞為「感謝的心情」(gratitude)。

感謝的行動是細數自己的幸運。感恩是正面態度過活的基石,用意使相對沒有煩惱的人能過更快樂的生活。感謝的心情保護我們,免於物質及自由市場的貪婪習性。

思想聖經經文:「如果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徒然勞苦;如果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徒然警醒。」(詩篇127:1)

我總結說:「若神不祝福我們有的感情和物品,那些好景和可以享受的感情可以不逾一天就消失了。所以,我們不應該把享樂當作習以為常,多放人生的光陰在學習助人和愛護不幸者更為有福。」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OUTPUT-13AP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