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開考 疫情影響備試進度 近八成自評壓力高

新聞圖片

中學文憑考試暫定於4月22日開考,團體調查發現,79.71%受訪考生在「疫情影響備試進度」自我評估較高壓力,八成考生希望政府盡快落實後備方案,而不是被動地視乎疫情發展。另外,兩成半不認同當局要求他們前往試場前自行做快速測試並申報結果。有應屆考生擔心測試劑或有假陽性結果,致無法赴考。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

*** 羅裕安校長回應 ***

為應屆考生打氣

無可否認,應屆中學文憑考試考生比起師兄師姐承受更大的壓力;他們三年高中階段都在網課與實體混合的學習模式下度過,學習效能受損;校園生活時間不足,難免影響師生、同學的相處;許多課外活動(例如:參觀、境外學習、學界比賽)被迫取消,中學生涯似乎少了一些珍貴的經歷。相信有些考生會慨嘆:「是時代揀選了我!」近幾月,新冠病毒第五波疫情較之前來得恐怖、嚴峻,考生必須步步為營以防感染病毒;但可能身邊已有不少親友確診,更不幸是考生自己也中招,親嚐疾病之苦。

這些考生不過是十七、十八歲的青少年,大多數人在父母、師長照顧下成長,公開考試可能是他們出生以來最重要的一件事。要爭取優異的考試成績固然不容易,同樣他們也在思考未來的出路及面對未來的抉擇,這種不確定性很容易令人焦慮。以往同學們可以向信任的老師或親密的同學傾訴,聽取意見,以及獲得鼓勵;但是在長期生效的《限聚令》之下,人與人之間靜靜地疏離了,相約見面也要思前想後。雖說現時可以藉著手機、視像科技來溝通,但是這些互動形式總是隔著螢幕,哪比得上促膝而談或圍桌討論事情來得親切真實?在這情況下,考生的人際相處,在質量上大不如前。感恩社會上有很多有心的機構提供支援考生的熱線、講座,我也相信考生的父母、老師、朋友也很樂意陪伴他們經歷這場考試。因此,請考生們不要自覺孤單無助。

正由於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政府相關部門一直不敢落實考試安排,一切要視乎疫情發展。作為校長、老師,我們也很焦急。雖然理解政府的難處,無奈這種狀態實在為考生帶來另一層壓力。如今疫情回落,安排敲定,希望考生們能夠放下不滿和疑慮,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目標全力以赴。《戰國策》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提醒我們:在漫漫長途中,最難走的就是最後一段路了;因為這時人的身心已疲累,容易放棄。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清晰的目標和必勝的決心,人便會在距離終點不遠處倒下。

各位考生,你們已經進入「最後十里路」的階段了!你們身心疲累,是的;承受著很大壓力,是的;但是希望你們能夠咬緊牙關,邁開大步,奮力前進。加油!

羅裕安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

COVID-19與「三文治世代」

「三文治世代」是指那些既要照顧子女,又需照顧長者的人士,通常是成年或中年夫婦,間中有涉及單親父母;另一個名稱就是「夾心人」,被夾在兩代之間。一般來說,比起只照顧子女或服侍長者的人士,「三文治世代」在生活上、經濟上及精神上的壓力都要大很多,他們常需要其他人幫忙(包括其他親戚或僱工)或其他服務(例如社區康樂措施或日間長者中心)配合。

但是,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期間,大部分外間服務措施都需要關閉,長者不宜外出。加上各類上門服務大幅削減,長者若有甚麼身體健康問題,子女便要留在家中照顧他們。加上學校停課以致大部分學童都要留在家中網上上課,年幼的需家長陪同不能單獨在家;若子女有學習困難,那更要父母專注地在家督促。結果不少夫婦,特別是妻子,被迫半職工作甚至放棄事業來照顧家庭。由此可見,夾心人士的壓力是何等的大了!

有研究指出,「三文治」世界的人的精神狀況在COVID-19疫情下深受影響,

源於三代人長時間困在同一間屋(一層樓)裡,要凡事互相體諒(特別對小孩及長者來說)相當困難,因而產生磨擦的機會較疫情之前增加了不少。結果,這類夾心人很容易患上了焦慮、憂鬱及各類與壓力有關的精神障礙,影響了他們的睡眠、飲食及其他生活功能,或會破壞婚姻關係。還有,部分人士會出現自殺念頭,但幸好有需要照顧別人之責任而不容易輕舉妄動傷害自己。不過,若有額外的困難出現,例如工作被開除、投資大損失等,尋死的意願可能增加。

舊約聖經有一個「三文治」身份的人,他不但能好好照顧上下兩代,並能關顧親友,更成功兼顧國家重要職務,這人就是「約瑟」。根據創世記的記載,約瑟自小喪母,又被兄長嫉妒甚至出賣〈創世記37章〉,成為埃及人的奴僕,後來更被主母誣告坐牢〈創世記39章〉。但他靠著上主的保守及能力,給皇帝解夢及獻計,成功應付疫情,終於能升至埃及宰相位置〈創世記41章〉。在饑荒時期,他智慧地拯救了父親及兄弟家族的人,並且冰釋前嫌〈創世記45章〉,一家和氣生活下去。約瑟又供養他們及其子女直至自己死後,而他自己的兩個兒子日後也發展成為以色列人的兩大支派。約瑟臨終前的說話很有意思:「你們不要害怕,我怎能代替 神呢?從前你們有意要害我,但 神有美好的意思在其中,為要成就今日的光景,使許多人的生命得以保存。」〈創世記50﹕19-20〉

麥基恩醫生

外婆涉勒殺6歲孫

「唔想佢咁辛苦!」一句淒然哽咽說話,似道出外婆涉殺孫悲痛苦衷。六歲軒軒生長於單親家庭,任職護士母親為口奔馳,將他交予兼職清潔工的外婆照顧,最近軒軒疑有過度活躍徵狀,正接受醫生評估,令外婆身心俱疲,精神亦出現問題,疑壓力「爆煲」,有人不忍軒軒受苦,疑與他一死了之。前日婆孫盡情玩了半天,下午往灣仔租住酒店時,她曾有十秒的猶豫,可惜閃掠溜過,她涉嫌以背囊帶將孫兒勒斃,警方揭發慘案時,她含淚訴說原委,聲稱企圖自刎,現涉謀殺被捕。

長者長期受壓,形成抑鬱可引致自殺,
陳方楊醫生於你分享—請按此了解更多

兒童過度活躍症是什麼?會有什麼現象出現?
何定邦醫生於你分享—請按此了解更多…..

女人的壓力:談天說道2015年10月5日
如何抵抗壓力? 女人不易做!……

都市男女「壓力鍋」 版面5.10

女人的壓力

「現年40歲的A太太是一名在職媽媽。她每早五時起床,打點送兒子上學的一切準備事宜;送完兒子上校巴後,就趕著換衣上班…。忙完一天工作放工,途中已看見家長群組發來的逾百個訊息,都是圍繞『做功課』、『明天要帶的課本』、『簽回條』等。原來學校電子化,家長除了要查閱家課冊外,還需上網看和簽署電子通告和網上家課備忘錄,十分費時和麻煩。回到家裡,要忙的仍是圍繞孩子,既要督促孩子做功課温習,又要處理他們的情緒問題,還需睡前講故事…到女人壓力GIF了凌晨才可以休息睡覺。每天恆常從早忙到晚的消耗著精神和體力,令她苦不堪言,甚至壓力『爆煲』而引致情緒波動。」資深精神科專科醫生馬燕盈醫生表示﹕「很多兼顧工作和管教子女的雙職媽媽,精神會陷入崩潰的邊緣,動輒在教孩子做功課時大發雷霆,甚至動手責打孩子。當情緒冷靜下來時候,內心有極度的自責和內疚之感﹕『我是個失敗的母親。』隨著情緒的愈加失控,上班時會因小事而哭泣,集中力和記性都大不如前,常常在工作上犯錯,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勁、沒精打采,更頻頻失眠。」馬醫生指出﹕ 「所謂『今非昔比』,現今雙職家庭已甚普遍,隨著女性受教育機會增加,學歷和社會地位的提升,加上社會勞動力的需求,家庭經濟負擔等因素,不少已婚或已作媽媽的女性仍然擁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從以前『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轉為現代的『女既主外又主內』。」

男性為主的傳統觀念
影響女性生活事實上,中國人傳統家庭的觀念都是以男性為主的「父權文化」體制;男性是傳宗接代的中心;有「男尊女卑」、「夫婦有別」、「長幼有序」、「父嚴母慈」之觀念;兩性不平等的「重男輕女」情況時有發生;將性別定型為「男人要剛強、女人要賢淑」;「男主外,女主內」的男女分工,期望女性犧牲自己,滿足丈夫和子女的需要。在這些的傳統之下,女性的生活備受這些信念的影響:「女性應該是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男性的工作必是優先的考慮,他們因工作緣故夜歸、應酬,甚至不參與照顧孩子,不會被視為不當」、「男性不善於照顧小孩,女人要凡事親力親為,不要求男性插手」…所以,無形之中就更鞏固「父權文化」的意識形態,照顧重任便全落在女性身上。

現代已婚職業女性
面對的問題數之不盡綜觀現代已婚職業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包括賺錢養家、做家務、教養子
女、照顧家中長輩、情感支持、滿足丈夫性需要、計劃活動等。她們所面對的問

個案一:
題數之不盡﹕「應付工作和家庭的需要,兩者兼備不夠時間用」、「睡眠休息時間不足」、「缺乏時間讓自己調息心情」、「缺乏娛樂時間」、「情緒容易波動或因小事大發脾氣」、「沒有時間和心力與丈夫保持親密的相處,例如拍拖,溝通、性愛」、「常有無助感,覺得工作、家庭兩面不討好」、「委屈,感覺全是付出卻得不著讚賞」、「自責自己『做得不夠好』,內心有很多虧欠感」、「婆媳關係或姻親關係的問題」、「與傭人姐姐相處的煩惱」、「與丈夫關係緊張」、「與丈夫因管教子女的方法意見不同而造成的磨擦」、「工作上,上司不體諒『準時放工照顧家庭』的需要,要求加班及在假期工作;不被重用,『升職輪不到你』,上司錯誤認為『女性只顧家庭,不會專心工作』,故編制薪酬較同級的男性同事低;為著照顧家庭,放棄到海外進修、工作或升職的機會」、「覺得身心俱疲、不勝負荷」。

女人壓力

傳統男女分工箝制女性自由
她坦言﹕「雖然現今社會變遷進步,但傳統的男女性別角色的『分工』仍然局限和箝制著女性的『自由』。她們在家庭上,雙職女性仍有『可以做稱職媽媽』的期望。職場上,大部分公司管理層不會因你是雙職女性而格外開恩,或調整對你的工作期望;相反,有甚麼『行差踏錯』,或拒絕加班或在假期工作,便冠以『湊仔婆,無心工作』等名號…面對兩難局面,真是『啞子食黃蓮,有苦自己知』。」她指出,時間的「壓縮」與角色多方面的衝突之下,現代職業女性幾乎時刻都在壓力之中過生活,若丈夫不作相對的調整,將會令雙職的女性百上加斤,情緒隨時爆炸。」

化解壓力有錦囊
她列舉了一些化解壓力的錦囊﹕「不求事事完美,但求問心無愧」、「在家不要與全職媽媽所能做到的比較」、「在職場不要與單身同事的工作表現比較」、「盡力就算,不要內疚」、「再忙都要留些少時間讓自己獨處,『透一口氣』,做一些令自己放鬆心情和愉快的事」、「找好朋友或姊妹定期相約傾談,互相勉勵」、「定期和丈夫拍拖」、「請傭人或鐘點處理家務」、「有信仰,有主耶穌同行,靠著祂所賜的愛、恩典及力量,渡過每一天」。

作丈夫的幫助
作為現代職業女性的丈夫如何幫助妻子?「不要高高在上『扮老爺』」、「聆聽妻子的分享及認同她的感受,不要打斷她或提供解決方案」、「凡事和妻子有商有量,也尊重妻子的意見」、「幫忙分擔家務,共同承擔起照顧子女與家中長輩的責任」、「每天主動讚賞妻子的付出」、「多表達對妻子的愛,並用妻子所屬愛的語言表達出來,例如讚賞的說話、優質時間、禮物、服務、身體接觸」、「定期和妻子拍拖」。她提醒,現代職業女性若有失眠、壓力、情緒困擾等問題,應盡快求醫,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身心靈的受壓不容忽視女人壓力2
資深家庭醫生陳潔芝指出,有研究顯示,逾70%的婦女都要兼顧工作以及未成年子女的教養。她們放工回到家,又要做100%的賢妻良母,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若加上婆媳關係的處理,往往會是另一種額外的壓力。同時,女人還要面對不同時期產生的身心壓力,「生理方面的變化,月經周期、產前產後、更年期等,都會有明顯的荷爾蒙變化,從而引致情緒起伏。另外,女性天生特別容易受人際關係影響情緒,尤其是婚姻關係、子女關係、婆媳關係,還有上司、朋友和同事關係等。」

原來,短暫的壓力會影響身體感覺不舒服,例如失眠、頭痛、胃痛、頸背痛,或者其他肌肉酸痛。長期的壓力則會引致血壓高、糖尿病、心臟病、皮膚病(如濕疹)等身體疾病;還有身體抵抗力差,容易受細菌感染,引發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等;增加患癌的機會。這些的壓力都令女性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甚至患上焦慮症、抑鬱症等。最近有研究顯示,腦細胞會因長期壓力而提早衰退。陳醫生說,每一個人面對壓力,反應都不同,影響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和童年經歷等。

培養抗逆能力的妙方
女性應如何培養抗逆能力?

陳醫生建議﹕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關愛校園

newproject_1_original (7).jpg

這天,初見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蔡世鴻校長,他開門見山地談師生的情緒壓力問題。他說,教師工作壓力甚大,長期辛勞工作,身體毛病也漸多,學校管理層是不能坐視不理。但如何透過學校管理來減少教師的工作壓力呢?「本港心理學家梁天明博士指出,教師的壓力來源分為外在環境工作環境人因素三大類別;更有研究證實,這個工作壓力模式與本地教師工作壓力因素吻合。」

教師的壓力三大來源老師
外在環境 包括經濟氣候,例如經濟低迷時期,入職薪酬偏低;教育政策:縮班殺校、學校編制教席數量減少、合約制度等等…..都會影響老師繼而增加工作壓力。

校內因素 包括學校對老師的需求,包括工作量、角色分工、團隊合作,如課外活動、家長活動等各樣課堂教學以外工作、學校對老師的期望等。

個人因素 來自老師自己的家庭因素、財政狀況、他們的性格特徵等。

從梁博士指出的三大教師工作壓力來源,都與學校的管理有關。
如何做?「面對外在環境,縱然外面橫風橫雨,我們也應該為教師抵擋衝擊,將學校變成一個安心教學的地方,如中學面對縮班潮,中學校長會便極力爭取,為教師提供更多實缺職位,減少學校的震盪。

校內因素方面,學校領導更是責無旁貸,廣開溝通之路,優化學校管理,老師壓力便可減少,學校管理亦更具效益。

個人因素方面,研究giphy證實個人性格特質、工作經驗、同事的支持及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主權(Belief in Locus of Control),都是減少壓力形成的關鍵。因此每一個人都可以改變自己與環境之間的協調,增加可承受壓力的程度,所以遇到老師面對個人壓力,如家庭狀況出了問題、性格緊張而感到工作壓力,我們都應該關心、支援和鼓勵他們,始終學校是人與人相處的地方,如何處理教師的情緒和壓力,也是管理層的工作。」

為學生建立關愛校園
對於學生的教育,他指出﹕「現代學生在抗逆力、堅忍精神、磨練方面等比較薄弱,有強烈『以我為主』的自我中心,互聯網互相欺凌攻擊的情況也是自我中心的表現。故此,學校的成長課是幫助他們建立正向的人生觀、感受愛和將愛付諸行動。」他認為「感受愛」,不是紙上談兵,而必須讓學生身體力行,敢於行動才會成功。學校推行的「感愛、敢動」關愛校園計劃,包涵了「學習」、「實踐」、「反思」三方面。「這套關愛校園的教材套,是透過個人(個人自理、培養好習慣)、家庭(做家務、向家人表達愛)、學校(與同學相處、守規有禮)、社會(認識社區、關愛他人)、團體(中華美德—孝義禮、做個好公民)、地球(環保由我做起、關心世界和身旁的事)等六方面,由小一至小六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不同年級學習實踐關愛和反思;教曉他們先愛自己,然後愛家庭、愛學校、愛社區、愛香港、愛地球,以及關愛身邊的人。」
至於學生的學習支援成長規劃,蔡校長說,學校會『拔尖補底』、反思功課量和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等。「我們一切站在小朋友角度去想,學校設立家課政策小組,檢視各級的家課情況,組員有家長、牧師、社工、科主任和校長。現代教育孩子不能硬碰,需要談心鼓勵和給予空間。我們希望從學生六歲多入讀至升中學的這六年時間,教曉他們懂得如何面對和處理問題。

父母的支持不容忽視
他說,為了幫助家長關懷孩子和增加家庭支援,學校也加強家長教育,以幫助學生的成長規劃。「事實上,父母的角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有聽過一個小六的學生,父母離婚,他們對於孩子的照顧和教育是互相推卸責任,父親每天只放下飯錢給孩子生活。這孩子年紀小小,不懂抒發和處理情緒,故沉迷打手機遊戲,甚麼也不做,打機等於他的全部人生。當有一天,手機突被父親奪走時,他憤而打開窗門,就向外一躍而下。」至於學校如何讓學生有表達或宣洩情緒的方法?蔡校長表示,學校將由2018年開始推行「聽聽孩子心計劃」,於校園內設置四個「寫信給校長、老師、牧師和社工」的信箱,學生可將「開心」和「不開心」的情緒寫下感言,投進不同的信箱,負責的老師和社工收信後會跟進。「希望可以達至直接了解學生情緒反應的實用渠道。」

學校多元的發展支持
多年來,協和小學(長沙灣)陸續推行多項發展計劃,除了英文課程加強閱讀、寫作和會話;更於數年前獲教育局投入100萬元添置平板電腦,學校最近的發展是熱門的STEM(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教育計劃。蔡校長告訴記者,學校編制了「校本STEM課程」的同時,也成立了一個科學小組。「在STEM中,我們選擇了『科學Science』作重點發展,主要因素是小學的科學教育與中學完全脫軌,學校可善用這筆撥款,推動自身的科學發展,加強中、小課程銜接;同時也希望發掘一些『滿腦子奇妙想法』的男孩或女孩,為香港培育一些科學小尖兵。」他期望將來的科學文化活動課程能夠化「零碎」為「整全」,發展成一個主線的課程。

文:謝芳

#2018談天季刊 第1期

31歲母親被捕1.11.18

11.1.2018 母親虐兒.jpg

旺角揭發懷疑虐兒案,警方破門進入一個單位,將一對年幼姐弟送院,警方拘捕其31歲的母親,她涉嫌疏忽照顧兒童。

懷疑受虐的姐弟被送往廣華醫院檢驗,其中8歲的姐姐可自行落救護車,4歲的弟弟就由母親抱着送院。

警方指,兩姐弟自去年十二月起已經無上學。下午四時許,兩名社工到他們位於旺角南頭街住所探訪,但母親拒絕開門,警員到場破門進入單位,發現150呎的劏房內衛生環境惡劣,地下布滿排泄物,但不排除來自屋內唐狗,而弟弟身上並無任何衣物,警方將三人送院檢驗。

25.1.17 『談天說道』女人的壓力
每天恆常從早忙到晚的消耗著精神和體力,令她苦不堪言,甚至壓力『爆煲』而引致情緒波動。」…..女人的壓力25.1.2017

 

旺角懷疑虐兒案11.1.18

31歲母親被捕11.1.2018 母親虐兒

旺角揭發懷疑虐兒案,警方破門進入一個單位,將一對年幼姐弟送院,警方拘捕其31歲的母親,她涉嫌疏忽照顧兒童。

懷疑受虐的姐弟被送往廣華醫院檢驗,其中8歲的姐姐可自行落救護車,4歲的弟弟就由母親抱着送院。

警方指,兩姐弟自去年十二月起已經無上學。下午四時許,兩名社工到他們位於旺角南頭街住所探訪,但母親拒絕開門,警員到場破門進入單位,發現150呎的劏房內衛生環境惡劣,地下布滿排泄物,但不排除來自屋內唐狗,而弟弟身上並無任何衣物,警方將三人送院檢驗。

25.1.17 『談天說道』女人的壓力
每天恆常從早忙到晚的消耗著精神和體力,令她苦不堪言,甚至壓力『爆煲』而引致情緒波動。」…..e5a5b3e4babae79a84e5a393e58a9b25-1-20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