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寫的日記收到回應,撮要如下:
「多謝余博士昨晚親臨『恩福』講家庭壓力煲……讓做父母的人醒覺!我腦海憶起自己也曾經歷有家歸不得的日子……只在公園坐一回,直到母親睡了才進屋……對着她,我由小到大都極之畏懼。童年時,她不信我講的話……我不開心,想向她傾訴,她回應:『你咎由自取』……我明白自己成長時,何解時常心口痛……因為得不到愛,卻極渴望得到,最後自己痛苦。故此,成長後,我在婚姻中也不懂得愛配偶,只求對方愛自己,總是自我中心,合不來便離婚……」
這個回應包含的信息驅使我去修改當晚的講稿,因為當晚是與一群專業人士談「壓力的轉化」。我須要提示他們對事業要有遠見,也不能缺少關注「親情」,因為容易使人挫敗的事業是極需要快樂賀爾蒙多巴胺的支援。
會上我有機會介紹「護心行動」裡的護航小組。散會後,即有出席者問到怎樣關顧剛喪失雙親的孩子。
我看到一段聖經經文:「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10)我想起將會同兩位曾經患癌症的傳道人去探望一位剛喪夫的長者。神給予人的幫助也是世人不可以猜測的,有效的力量常常在外表脆弱的人身上。從「護心」的探訪經歷中,我見過多次,成功的哀傷輔導者不是臨床心理學家,而是患上醫療上稱為絕症的病人。
上述經文下一句是「凡向你發怒的必都抱愧蒙羞;與你相爭的必如無有,並要滅亡。」(以賽亞書41:11)這經文應驗在西拿基立軍隊的毀滅事件,在神的幫助下,祂最軟弱的兒女也足以勝過一切黑暗的權勢。
好友送來一首詩歌《上帝的手》,就唱出這個道理:
「上帝的手,十架傾真愛賜下自由;上帝的手,在愛中釋放困惑恨仇……」「上帝的手,靜悄中祂替我抹淚;上帝的手,導我一生奮鬥到盡頭……」
寫完了今早的日記後,我要去教會早堂及午堂的主日崇拜講道,題目是「信仰同路人」。近日,我每天思考約拿單這個同路人的偉大事蹟,想起要學習付出「同路人的代價」──(一)助夥伴還心願、(二)為夥伴難過悲憤、(三)替夥伴捱駡、(四)願意處於兩個敵對者中間
午間,我還要去北角香港青年協會教「行為學派輔導法」。我將會與同學分享二十條「改變」的關鍵問題,過去兩天,我自己也試答了。第一條問題:「我想改變甚麼?」我的答案是「我想改變忍無可忍的病者悲劇、太多無助感的癌病後又抑鬱的人、家庭延禍及悲觀的後代。我想為不公義社會的貧窮病者分擔,關顧及照顧『代際創傷』者。」
講座後,還有重映的《小情人》電影及演講會,同事告訴我可能會全場爆滿。我最期待晚上與基督少年軍同事吃晚飯聚舊,我相信當見到他們的笑臉,整天疲勞會即時盡數消除。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