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至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放,許多國家、地區或企業都聚焦從能源轉型中去實現目標。所謂「能源轉型」(Energy Transition)就是用低碳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持續過程。在過程中,致力將現有的能源系統的效率提高,來減少碳排放,以至加速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應用。無疑這是達至淨零排放的正確路向,因為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全球大部分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因。「能源轉型」是一個直接的方法。
政策只單一傾向可再生能源的廣泛過渡能源和能源的持續改進效率的發展,在一切照舊的情況下,在2050年工業的排放量將是5.3億公噸二氧化碳和現在情況相若。工業材料的生產也必須同時實現於淨零排放的框架,才能有達至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放的機會。可是生產、使用,以至棄置鋼鐵、塑料、鋁、水泥等工業材料也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近四分之一。2018年,歐盟有一項研究指出,單單生產鋼、塑料、鋁和水泥四大材料就產生了75%來自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材料過渡」(Materials Transition)是不可或缺的措施。「材料過渡」是指企業、機構或政府在進行生產公營或私營項目時,應採用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材料和生產方式。
此外,實施「循環經濟原則」(Circular-Economy Principle)亦是必須的。「循環經濟」鼓勵重複使用產品的市場,而不是報廢產品,然後再購買或提取新產品或資源。在這樣的經濟體中,所有形式的廢物(例如衣服、廢金屬和過時的電子產品)都被送回經濟體中,使其更有效地被反覆利用。過往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往往比較不重視與產品生產和消費相關的排放。
在過往幾年裡,新的工業生產方法、新的替代能源、新的材料和原料、減排和循環實踐的新技術都陸續出現了。這些新方法結合了創新的元素,使過渡到淨零排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不斷增加。企業、機構或政府更應探索連貫淨零排放材料行業路徑,塑造新供應鏈的條件,投資更多新能源和基礎設施。因目前使用材料的方式與「循環經濟原則」仍然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大量材料不被回收,因為它們混合了很多雜質,甚至污染物和毒性,而影響了數量和價格。若數量和價格都理想,加上完善的物流和運輸,再配以合適法規,回收工作才可以蓬勃發展。
上述2018年歐盟的研究發現,57%材料總價值的材料在物流鏈中損失,儘管這些材料在技術上可以多次回收。其次,通常被認為已經循環了的金屬,質量顯著地降級,質量降級通常會阻止高回收率。這些發現表明,增加保留高價值的材料可能是一個主要的商業機遇。如果所有丟失的材料被回收,研究員認為可以供應歐盟地區高達64%的產量。相應今天相同的材料,到2050年,將會上升到超過達到80%的產量,從而大大減少使用新材料。可見材料過渡及循環經濟原則是有展望的。
就在短短幾年前,「材料過渡」看起來還很遙遠,但是現在正在重大變革中。根據歐洲2,000多家公司在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 (SBTi, 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下作出的承諾,估計到2030年,全球低二氧化碳鋼鐵、化學品(包括塑料)和水泥市場產量將達到800億至1,050億美元。此外,在最近一項關於歐洲工業淨化技術的研究結果指出,水泥、化工和鋼鐵行業的公司已經啟動了70多個項目,旨在實現低二氧化碳生產方面的突破。到2030年,這些項目可以為歐洲供應15至52噸低二氧化碳鋼、3噸低二氧化碳化學品和15噸低二氧化碳水泥(相當於100噸混凝土)。
歐洲在生產綠色材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正在將新技術帶入工業規範當中;重要是這些技術的開發需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投入和政府的監管,以迎接長期的機遇。有數據指出,通過調動310億至370億歐元的投資,歐洲可以將產量提高到25公噸低二氧化碳鋼、2.5公噸由再生塑料製成的高價值化學品、5公噸使用碳捕獲和儲存(CCUS)生產的有價值化學品,以及每年130公噸低二氧化碳混凝土(相當於20公噸低二氧化碳水泥)。還有估計擴大工業清潔技術規模,將需要90太瓦時(TWh)的額外低二氧化碳電力、20太瓦時的低二氧化碳氫氣、10至15公噸工業二氧化碳的儲存容量,以及10公噸有效回收的塑料垃圾。
雖然歐洲和我們的地緣環境有所不同,但是也很值得本港、大灣區,以至國家參與發展者的決策者作為參考。
人是上帝任命作受造世界的管理者,使萬物都服在祂的腳下。我們怎樣對待受造的世界?取決於我們與它的關係。與世界和大自然和諧共處,愛護它,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是受造物,且服在上帝的蔭庇下,上帝愛我們。人的始祖犯罪,神仍然選擇差派主耶穌基督降生世上,施予救恩使人有機會與祂復和。
詩篇第八章5至8節:「你使他比天使稍微小一點,你賜給他榮耀尊貴作冠冕。你使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你使萬物服從在他的腳下。所有的牛羊和田野的走獸,天空的飛鳥和海裡的魚,就是行經海道的水族。」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MCIWEM)
英國特許環境師(CEnv )
註:本文的數據和資料参考和翻譯自Per-Anders Enkvist., Per Klevnäs., Robert Westerdahl., and Anders Åhlén.(December 2021).How a ‘materials transition’ can support the net-zero agenda. McKins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