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病毒爆發,對整個社會產生短期及長期的不良結果,西方媒體以「失落的一代」去描寫疫情導致青少年失去了成長發展的機會。因這題目,挪威的Hafstad 及Augusti (2021年7月1日《指針:精神科》期刊)討論了一個心理健康問題,就是目前在COVID-19疫情下的青少年人,是否有更多精神障礙?
他們引述一個在「冰島」(有相當健全的國民醫療數據)六萬名青年人(13至18歲)之精神健康數據(冰島有非常清楚的全民醫療數據)分析,發現在疫情發生後,憂鬱病徵增加了及心理健康變差了(Thorisdottir 等人2021)。雖然有研究憂鬱病徵愈來愈常見(Robinson 等人2021),但在疫情下的增加速度,冰島這研究數據,證實超越過去十年的趨勢。
事實上,青少年是一個脆弱的發展時期,因為大多數的精神障礙都是這段時間起病的,而有些特別群體更容易出現問題。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報告(2020年九28日), 即使在疫情前,每7位10-19歲青少年中,便有一位患有精神障礙。他們一般是在14歲左右起病,但可惜往往被忽視了,導致延遲診斷及治療。常見的包括憂鬱、焦慮及行為問題,而自殺更是青少年死亡的第四個主要成因。至於高危的社會心理因素包括:生活在破碎家庭、學業不佳、經歷家暴、性傾向及身份問題、濫用酒精及藥物記錄、家人有自殺記錄等。當然,青少年也有一些自我保護因素,包括健康的應付壓力方法、樂觀的認知想法、適當的自信心、良好家庭關係及社交連(包括學校、教會或朋輩支援)。
由此可見,大眾傳媒所說的「失落的一代」,似乎在COVID-19中真的出現了!故此,每當在危機爆發的時候,必須特別要留意青少年中的高危一族,加以適時的幫助去抵禦壓力,盡量去減低產生精神障礙的機會。
青年人在逆境之時,心靈的慰藉是相當重要的。聖經有一非常安慰的金句:「你們所受的試探,無非是人受得起的;神是信實的,他必不容許你們受試探過於你們抵受得住的,而且在受試探的時候,必定給你們開一條出路,使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13〉試探可指各種的壓力,而一條出路應該包括自己積極解決問題、尋找別人幫助、接受輔導或藥物治療。
麥基恩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