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重擔卸給神

這次要記載親眼目睹的神蹟、恩典。我原本約了患血癌的男病友在某個下午見面,但當日早上收到探訪夥伴通知,我剛好要陪伴一位腸癌病友到東區醫院見醫生,聽取未來化療程序的安排。這位病友是我較少見面的親屬,我前往給他支持是義不容辭的事。然而,我有點擔心趕不及下午去太古城與血癌病友會面。

在趕往東區醫院的的士內,才領悟神的安排是那麼實在、周全,因為那位血癌病友也在東區醫院複診。最終,我們四人在醫院的飯堂吃飯。在非常繁忙的午膳時間,我們竟然找到角落裡最寧靜的四個座位用膳。我的親屬當日下午還要見藥劑師,而我原先要在太古城進行的約談,也搬到東區醫院了。我們竟然有合共三個小時的會談。

我的親屬還未相信主耶穌,使他感到意外的是我身旁那位患上血癌五年半的基督徒。他向我親屬見證神如何改變他,從嗜賭、離婚,甚至失去生命鬥志,到現在他是一個得回美滿婚姻,並成為電視節目《星火飛騰》的受訪嘉賓。他患血癌也帶着出人意料的平安,神的大能保守他,他充滿笑容。我們最後在飯堂為我的親屬的心靈平安禱告。

看到一節聖經經文,能夠使我們更明白神的信實: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扶持你;他永遠不會讓義人動搖。」(詩篇55:22) 我們在逆境的波浪中,神使我們不動搖。我希望讀者把這篇文章傳給患病和心中有憂愁的同事和朋友。

長期看我日記的朋友知道我今年成立了「護心行動」。近期看我日記的朋友知道我會見患血癌五年半的新朋友。然而,在神的時間表裡,七月廿四日是讓我們兩個「護心」創辦人、我的親屬和這位五年來不斷出入東區醫院的信徒病友不只是談療癒身體,主題更牽涉到「神必不叫義人動搖」。

「護心」夥伴送來一首《樂河的水》,歌頌神對我們的耐心教導。

「我的心你為何憂悶,為何心常煩躁,我應當轉眼仰望主,他笑臉幫助我,他要我將我的重擔,全部都卸給他,他是我力量和幫助,我心必不動搖……」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MINGPAO-LAYOUT-17AUG18

需要把握時機

「護心行動」使我再學習接觸許多傷心的家庭和有特別經歷的義工大隊,更有要團結、擴充中的EQ團隊;倍增的教學範圍和頻繁的人際相處,將是我下半年的重擔子。

從我的舊學生收到很溫馨的打氣說話:
「這位血癌弱智人士的遭遇十分可憐,幸好他遇到您。我相信您一定會幫助他成為抗癌勇士。我會替您們祈禱,請加油!」

其實,我對任何癌症病友進行的「工程」都是根據聖經經文:「你們要把握時機,用智慧與外人來往。」(歌羅西書4:5)人際關係的智慧──在「對的時機」,說「對的說話」。

我感激好同工每天為我聽「護心熱線」,以下是她近日與我分享的事情:
「每一個『護心熱線』來電背後,有著每個家庭不同的故事。來電者有眼淚、有擔憂,講出家中遭遇的苦事。不過,有時在我回應之先,對方已經很快說出:『我知道有希望,並非絕望。』

當提到親人患病的治療過程,來電者總會連帶說出對家人的支持語句和讚賞,例如:『佢真係好堅強!我睇見佢咁樣,我都覺得辛苦。不過,佢反過來安慰我……』

自我鼓勵的說話不知不覺從對話間浮現,我會把握機會邀請來電者親自向家人表達發自內心、苦中有樂的關懷之情。」

把握機會邀請人表達苦中之樂」正是交談的「耐性智商」(PQ)。對方可能先說一輪哀傷、埋怨、內疚的話,稍後卻可能出現一種心理平衡,仿似自己也難忍苦澀的程度;就此,他會加上「一粒糖」,於是說:「佢真係好堅強……不過,佢反過來安慰我……」

沒有耐性的對話者總是等不到這種「雨過天晴」的時刻,使探討交談變成訓導時刻;不等待對方傾訴,便大談自己的減壓心得。

「護心」夥伴分享了一首詩歌《賜給我純潔的友誼》,歌詞使我們有信仰反省:
「萬山相隔離,千水一望無際,今天你我相遇,誰安排誰的主意……賜給我純潔的友誼……這裡無眼淚無恐懼。把我們歡笑歌聲,飛揚在高山小溪, 一起飛揚在高山小溪。」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LAYOUT-03AUG18.jpg

說出希望

與多位「護心」義工舉行集思會議,他們分別患有肝癌、胰臟癌、乳癌、肺癌和血癌。有些人曾經被診斷只有半年壽命,但現在已經生活逾十年。在過去半年,我與「護心」夥伴和這幾位充滿陽光氣息的康復者去探訪癌症病友,真是千金難買的高峰經驗。

他們說出來的服事回顧,把以下這段聖經經文實踐了:
「弟兄們,你們蒙召得了自由;只是不可把這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憑著愛心互相服事。」(加拉太書5:13)

他們供給我一份教練級的真實教材,成為每日思想和行為的鍛練:

(一)在知道只得幾個月壽命,如何運用逆境智商(AQ)?你做甚麼?
 答案竟然是:病重的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而關懷别人就會覺得自己有價值了。我探訪其他病友,可以擴闊生命視野。

(二)病到那麼重,怎樣保持良好的情緒智商(EQ)呢?
答案竟然是:每日在日記寫感恩事項,學習余博士,保持開心的生命正能量;學他運用重   點字,有助準確地表達正面情緒。

(三)若看不到好轉,怎樣做才有耐性智商(PQ)活下去?
答案竟然是:學習余博士的耐性,他每次探訪都先讓其他人說盡心事,然後他才組織出一   個精要的結論。他的總結令人憂傷變開心,絕望變希望。

感謝這幾位義工給我的稱讚,其實使我暗暗吃驚。原來他們那麼留意我在沉默聆聽和何時作出反應的舉動。

最感動是我有一句說話,在很多場合都有人回應,認為很動聽:「若今天我有能力卻不幫助人,到有一天我需要被人幫助的時候,我會覺得慚愧。」

「護心」夥伴送來一首《求主給我愛去服事人》:
「以前我只想得到他們的愛。過去我只想得到他們的服事。 」
「若我的愛,使人得安慰。若我的服事使人得著力量……求主賜給我力量去愛,給我愛服事人,因我愛你我愛人。」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LAYOUT-27JULY18

神的豐盛

我在二零一八年下半年的心願是「接觸基督的豐盛」。這個心願產生自與一對夫婦吃飯,彼此暢談近況的體會。

我們互勉,要做好「護心行動」,把人生的希望分享給癌病者家庭的所有成員,尤其是教會常接觸不到的男士(他們是問題解決者,在生死關頭挑選答案)和少年(他們失去病逝的至親,需要替代父母)。個別人士或夫婦可以接受培訓,能成為護航義工。我是這頓飯的最大得益者,朋友給我很深厚的情感支持。我再思考一句聖經經文:「因為神本性的一切豐盛都有形有體地住在基督裡面」(歌羅西書2:9)。

我們的護心探訪隊兵分兩路,分別到醫院及家庭探訪。我的隊伍探望胰臟癌病者,從這次探訪,我看到聖經所說「神的豐盛」:

(一)神在不同人身上的時間表。祂讓一個八年前患胰臟癌而至今尚存的信徒去為剛患上同類癌病的人解開心結。

(二)我分享信心的體會是「對不清楚的病,不用憂慮。」因為神清楚這種病,祂既然容許病出現,祂的豐盛自然有足夠能力解決。

(三)世上沒有毫無風險的事。神的豐盛就是「極大風險必附帶出人意料的平安」。我們的義工見證化驗報告顯示病突然奇妙地好轉,連醫生也詫異,解釋不到。

(四)神的豐盛見於癌病信徒的笑臉和平靜的聲音。這種安寧不是理性可以解說,見證比分析、論理更有效打動頑固者的內心。

(五)一生沒有癌,不代表不會死。有病只是多了新生活的姿態,靠神的豐盛,給我們「第二條生命」再活過來。

「護心」夥伴送上一首詩歌《立志擺上》,願這詩歌成為我們今年下半年的新領域──「讓我謙卑作你僕人,存著敬畏去事奉神,全是你恩典覆蓋,每步亮明燈……在你恩手裡,滿布雲彩,效法基督愛,眼界變改……願鴿子天際降下來,陶造我裡面能盛載,神豐足的厚愛。」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LAYOUT-20JULY18

可以「放心」

前往沙田醫院探望一位長者(癌症病友),今次的探訪陣容是最親切的,有患了廿三年痛症的Mary和一位年初喪偶的女士;這位女士的丈夫返天家(逝世)前曾患三項癌症。現在她們倆都是「護心行動」的天使啊!

我上了一課實用聖經課:「神在我們的一切患難裡都安慰我們,使我們能夠用從他領受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樣患難裡的人。」(哥林多後書1:4,《環球聖經譯本》)

聖經不只讓人看到文字,更是神用很多信徒飾演的劇本。每個人的文化程度不同,未必人人看了便明白聖經,所以神在他們身邊放置基督徒,演活經文的真義。信徒每晚都可以反省:「我演出了哪一段劇情給親戚朋友看呢?」

收到了那位長者女兒(她是我們「護心行動」的研究同工)的回應:「爸爸見到你們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很特別。他雙手『請請』,似足了小說中的武林高手講『幸會、幸會』。

的確是這樣,大家都是人生的高手,惺惺相惜!Mary和爸爸都表示對身體那些難以抵擋的痛楚很明白,而那位喪偶的太太和我媽媽亦『心照』,了解照顧患病配偶的心力交瘁。

我、媽媽和她三個人一起在醫院餐廳吃午餐。這個小小的團契真是很特別,全是一班『護心』高手;令我最感動是看到從前曾經歷創傷的過來人、康復者,現在成為『護心』的天使和啦啦隊。」

剛剛看到的經文是這樣的:「我把這些事告訴了你們,是要讓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鼓起勇氣吧!我已經戰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環球聖經譯本》)

我因為要前往神學院與應屆畢業生面談,故此我的醫護夥伴與一位腸癌康復者就前往東區醫院,探望剛做完微創手術的腸癌病者。我們體會到及時的鼓勵和解答很重要,接受手術的病者獨自在床上會有很多焦慮,我記得他曾經問我:「為甚麼以前沒有病痛也會患癌?」

如果我們留心經文所寫「在世上你們有苦難」,是一語道破。如果沒有遇過苦難,不像在這個世界生活過的人。苦難不可以消滅,正如人類的惡行任何一天都在報章新聞看到。我們只有靠超自然的力量,使我們在苦難裡仍然可以「放心」。

我們又與另一位快將進行手術的腸癌病者朋友吃飯,我感謝他的坦誠和他的反省分享。他因為這病症經歷了來得及時的政府醫院排期,體驗到事情有神的引導。我們可以看到「放心」是來自感謝神的同在,沒有這種心靈經歷,病人不容易「放心」。

晚餐後,收到他的回應。我很開心見到他寫的三個得著:「帶給我正能量、教我認識自己的病情、令我知道要捉緊機會去幫助患上癌病的好友。」

還有三天,我便去多倫多了,今天仍然要爭取時間多見急需者。我也應該向患上痛症多年的Mary學習,她願意獨自由香港仔去到沙田醫院探病。前一個晚上,她還要睡得不好呢!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OUTPUT-15JUNE18

耶穌已經勝了世界

昨天應該是「護心」探訪團隊半年歷史以來,陣容最龐大的一次探訪行動。一行七人,其中有五位女癌症康復者,我們去探訪一個患上癌症的女士及其丈夫。

由於手術後驗出異常癌細胞,復發機會高,醫生建議她接受化療。她期間又看了一個腫瘤科中醫,中醫不建議進行化療,因為太傷身,建議她用中藥調理。

我們談了整個下午,也可以說是「癌症如何影響家庭」的面面觀研討會。這次探訪經驗足以幫助日後設計一張懇談問卷,問題如下:

1.你有否困擾於選擇中醫或西醫療程,怕自己選擇錯誤?
2.你有否對自己的外貌感到憂慮,害怕急速衰老?
3.你有否對生命感到失望、無奈,怕不能陪伴下一代成長?

我再從助人者角度思考這節聖經經文:
「我把這些事告訴了你們,是要讓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鼓起勇氣吧!我已經戰勝了世界。」 (約翰福音16:33)

記得是次探訪中,我們有幾句很精警的護心說話:
(一)「再係咁,唔掂!」這位癌友的丈夫遇到朋友向他忠誠勸說,不要再讓心靈低沉下去。(二) 「這條路未行過!」上半生行了很長而熟悉的人生路,神給我們明天的生命仍然有很多                   變 數,每人都會去行一條未行之路。
(三)「神量度過你的能力!」祂知道給我們的困難是我們可以應付得來的,正如祂數算過我們               的頭髮。
(四)「意想不到出現很多天使!」神還會挑選很多有愛心的同路人,他們會按時期出現,為我               們打強心針。

好友送來一首詩歌《勝過萬有》,歌詞給人很大的安慰:
「我有了耶穌,還懼怕甚麼?在祂的愛中,我完全得自由,祂是我力量,祂是我拯救,有了耶穌,勝過萬有。」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重擔在神看來很細小」

「護心」團隊去探望一個喪親的家庭,我們與喪偶的太太詳談癌病的傷害和她放在心內的鬱結。我很感謝一起同去的癌症病友,她們使這個家庭感到親善。

我常常覺得死亡的威脅,就是把喪家與外界分隔。那種不可告人的孤寂感,才是悲哀的來源。
我也經歷過,心裡說:「今天我失去了一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們卻是一家人一齊吃飯。」

太太生前也在喪父翌日對我說:「你就好啦!還有爸爸。」她的說話成為多年後,我邀請爸爸與我同住的「動機」。我最終享受到「老父與子」的感覺,原來是一起談論家族的歷史、媽媽的可愛和現代人欠缺的禮貌。

今天我從一個關懷者的角度思考這句聖經經文: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得前書5:7)

憂慮是人的致命傷,它暗中殘害安樂的心懷;過往很多人詢問,有意加入我的訓練和「護心」團隊。我在個人傾談中,會先問對方:「你如何應付憂慮?」

我的理由是不懂處理自己憂慮的義工,終必因關懷别人的苦況而感染致「內傷」。我不鼓勵悲觀的熱心助人者來做助教或義工,除非他/她交給我的輔導功課內容中,舉例道出經歷了神是擔當憂慮的神,在祂並無難處,人認為的重擔在神看來卻是很細小。

好友送來一首詩歌《讓我感恩》,歌詞對卸下憂慮有呼應:
「讓我感恩,日夕是你施恩眷顧,你對我的深恩厚愛,教我心穩固。讓我感恩,遇患難你親手扶持,賜我信心引領前程,我更渴想你。」

趁著公假,我約了六位總教練談未來廿年的團隊理想。廿年前,我訂定的機構宗旨是「品智相長、成為教會的僕人及建立品智家庭」。

過去十個重點小組/聚會是啫喱糖、男啫喱糖、棉花糖、三歲、四至五歲、五至六歲、EQ領袖7-9歲、EQ領袖10-12歲、集中力訓練、周四成人(家長)心靈清泉晚會。

今年我重投機構內部訓練,有系列的童年創傷、療傷解碼、周四晚的EQ研究、輔導面談訓練、下半年的6Q主領技巧現場實習班及遙距課程;再加上「護心行動」的事工,我們的機構已經擴充了多倍。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OUTPUT-18MAY18

鎮定是一個護心工程

在我油麻地EQ訓練中心曾經有一個「癌友」(癌症病友)的會談,我們合共九個人交流患癌經歷。其中的主角是一位拳師級的教練,他在患癌的過程中信了主耶穌。有出席者分享,原本患抑鬱症的家人在患癌中體驗信仰,抑鬱症和癌症同期康復;也有人分享,配偶病逝後,他在扶助「癌友」之時,發現生命可以再次積極,心情也比任何時期鎮定。

鎮定是一個「煞車式」的反應,不是一般人熟習的,只有生命遭遇到嚴厲的教訓,才使人有情緖自控的鍛練。

會談結束後,我仍然回味九句使人心靈鎮定的言詞:

  1. 一. 「我們結交了生命之友。」
  2. 二. 「看見你們的活力,我仿如打了強心針。」
  3. 三. 「我在沉痛時手握著木十字架,內心捉緊著神的愛。」
  4. 四. 「我們把困難交託給神,因為信祂有好安排。」
  5. 五. 「生命其實很精彩,好與不好的事都有它的位置。」
  6. 六. 「基督徒信這病發生在最合適出現的時間。」
  7. 七. 「病像煞停掣,使我靜止,使我看清楚人生方向。」
  8. 八. 「信靠神,困難就會縮小一點,要放下心裡擔子。」
  9. 九. 「癌與死連在一起,癌使你知生命不太長,要求活得更好。」

我回覆了一位痛失至親者的信,結尾說:

「至親病逝的畫面看起來是崎嶇不平的一條路,但卻可找出這原是設計,讓我們通往大能的神的。多思想聖經,尤其要看《詩篇》。願神親自給你安慰!」

我見過很多近乎失控的人,他們都不能安靜地聆聽別人說話。有信仰經驗之後,他們分享神「用祂的愛安慰我」,這是多麼有力量的安慰!

余德淳博士
余德淳訓練機構創辦人
資深情緒及領袖訓練顧問

MINGPAO-OUTPUT-30MA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