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對「中低收入國家」精神健康服務影響

「中低收入國家」(Low-income &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MICs)是根據世界銀行定出的標準,國民收入每年少於1005美元為低收入,1006至3955美元則為中收入國家。一般來說,這些國家比較貧窮,社會及醫療服務比較落後,在COVID-19全球爆發時候,LMICs國家會倍感壓力,甚至應付不了。不過,因為各國有不同發展及其他因素,實際應付疫情的情況可謂參差得很,例如中國也是在這名單上,但其應付COVID-19成功之處,得到WHO(世衞)讚賞。

但根據一些研究,大多數上述國家在疫情中傷亡率確實較高。雖然他們平均人口年齡比較年輕,但身體疾病,如糖尿及心臟病卻較為常見,特別是在那些教育水平低下的階層。此外,由於國家未能提供足夠普及醫療服務,特別是設施及人手,加上防疫的措施影響大眾生活而沒有足夠經濟補償,故染上新冠病毒的傷亡及後遺症會更嚴重及長遠。

幸而,大部分這些國家的人民,都比較順從政府防疫要求,否則情況會更壞;但也有地方因防疫措施影響生計,導致市民出現反抗甚至暴行。加上全球經濟在疫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對LMICs來說更是雪上加霜。2021年6月《刺針、社區/精神科》期刊,一群由WHO主導的國際專家,為低中收入國家的精神健康,作了一個很詳盡的報告(Kola L等人)。報告指出COVID-19疫情有立刻及長遠影響:

(一)立時影響

這些國家的人不知道疫情如何散播、治療方法有沒有效用、日常生活何時及怎樣恢復等問題,因而出現恐慌及標籤患病者的現象;前線醫護人員因缺乏足夠保護及訓練,感受的心理壓力更為嚴重。例如在孟加拉地方網上調查了一萬人,發現三份一人有憂鬱現象,而5%有自殺念頭。此外,疫情更暴露了一些脆弱人士,包括囚犯、傷殘人士、受家暴影響的人、住在精神病院及社會服務院舍人士等,更易出現精神問題。至於不幸患上COVID-19的人,長者病情惡化及死亡率乃是最高,但得到合適的治療反而最低,加上隔離的心理壓力,故出現精神問題更大。在某些地方,照顧精神病者的人員被調到疫區工作,因而令精神病人情況很易惡化。另外,由於醫護人員沒有足夠個人保護設施,對疾病感染及傳染的恐懼,及對治療病人的無能及無奈,他們出現迷惘甚至創傷的心理並不少見!

(二)長遠影響

由於疫情持續帶來的負面社會因素,包括失業及經濟困難、與人疏離及缺乏社區支援等,導致焦慮、憂鬱及創傷壓力的情況相當普遍,甚至出現潛在自殺危險。曾經有推算因COVID-19導致失業,使全球每年增加9,570自殺事件。故此低中收入國家自殺情況理論上會更高,但可惜這些國家也會因文化、宗教及社會標籤原因而隱藏自殺實情。此外,長期的停課對兒童及青少年有深遠影響,除了學業方面,心理健康在缺乏學校環境培養下,更容易出現問題。在貧窮國家裡,學校一般都提供健康飲食,但在疫情停課下,容易出現學童營養不良,亦會間接影響了精神健康。

由此可見,醫療服務確實受到全球的經濟影響,而在COVID-19下更會出現貧者愈貧的慘況。期望國際醫療及救援組織,能一視同仁(甚至劫富濟貧)去協助這些國家迎戰疫情!聖經記載,窮人的需要從來不會被忽視,上主在舊約中已多處提醒以色列人,要照顧貧窮及不能自顧的人,如利未記19章10節和25章35節。在新約,耶穌勸一位想得永恆生命的年輕人,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如馬太福音19章16至21節。

麥基恩醫生

防疫措施加增精神病患者入院

因新冠病毒肺炎爆發,大多國家也定立了一些防疫措施,按疫情需要放寬或收緊。市民要完全遵守這些隨時會轉變的措施並不容易,對於患上有精神疾病的人,有時候實在感受壓力及「難於依從」(non-compliance)。由於他們的精神狀況並不穩定,未必能了解疫情的需要,或有錯誤的判斷,甚至有比較奇特的思想(例如「我有先天免疫能力」),故有時作出違反防疫要求,甚至有染病及傳播病毒的危險。此外,也有精神病人因疫情關係,未能或害怕到專科門診複診或接受治療,結果導致嚴重復發,故更不能遵守防疫要求。間中也有因病情而害怕疫苗注射,甚至有妄想病徵,例如懷疑疫苗中含有毒藥,或藏有操控他人的軟件。

在發病率較高的國家,曾經有精神病人因被強迫留在家裡社交隔離而出現行為問題,如果被強制入院去限制他們的活動(Azgad Gold等人《刺針、精神科》2020年7月),這便引起了一些似乎不必要的住院病人,因他們並沒有明顯及嚴重的精神病狀,而且只不過有些不合宜的舉動,便構成可能傳播疫情的危險人物。沒錯,對自己或他人或社會有危險的行為(例如自殺或暴力行為),目前確實是強制入院的理由,但假若危險行為完全與精神狀態無關(例如醉酒違反隔離規例),則強制入院並不適合,也不是精神科專家應做的事。況且在疫情期間,不少精神病患者病情惡化甚至復發需要入院治療。倘若這些違反防疫措施但精神病情並不嚴重的人被強制入院,不單加重醫院的工作壓力及負荷,甚至造成床位不足現象。

假若他們本身已是新冠肺炎的感染者,強制在精神病院留醫更可能會有疫情擴散的危險,使病毒傳染其他病人及職員。那些沒有良好隔離防疫設施的醫院,這種危險比起個人患病更為嚴重。對於這類已感染的病人,最好還是隔離在綜合醫院的傳染病房中,由精神病專科醫護穿着保護裝置前來醫治他們。

聖經中的耶穌,經常與被邊緣化的人來往,包括傷殘人士,甚至有傳染性的患病的人。在新約當施洗約翰的門徒來詢問耶穌他是誰的時候,耶穌回答說:就是「瞎的可以看見,瘸的可以走路,患麻瘋的得到潔淨,聾的可以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聽。」〈馬太福音11章5節〉此外他又和大眾不歡迎的人來往,包括妓女〈路加福音7章38節〉及稅吏〈路加福音19章5節〉。

麥基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