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款遮袋含難降解塑膠聚乙烯 部分印「可完全分解」 環團批評缺管制
近年可降解塑膠產品愈來愈多,亦廣泛應用於即棄餐具、雨遮袋等。有環團從不同場所蒐集12款遮袋樣本,其中一半印有循環回收標誌,部分亦印有「可完全分解」字樣,惟經化驗後所有樣本均含難以降解的傳統塑膠物料聚乙烯(PE);且多個「綠在區區」回收站對「可降解塑膠物料」的回收標準不一。
資料來源: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3480549/
*** 鄧允明博士回應 ***
關於塑膠廢棄物的問題多年來仍沒有解決。根據環境保護署去年(2022)12月發表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21年統計數字」顯示,2021年棄置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達到415萬公噸,比2020年多了接近5%。這415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中,有21%是塑膠廢物,即全年87萬公噸(每日平均2,388公噸),比2020年還要多兩萬公噸。
這些塑膠廢棄物之中,有不少即棄遮袋。每逢下雨天,商場或公共場所裡裡外外的垃圾桶堆滿即棄遮袋。大部分人用即棄遮袋是貪圖方便,兼且免費;場所方面,就為了更容易管理及易於保持地方乾爽,所以選用即棄遮袋。有環保組織在2017年根據環境保護署上一年度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推算,香港每年共有1,400萬個遮袋被棄置。
有環保團體從不同場所收集了12款遮袋樣本,其中一半印有循環回收標誌,部分亦印有「可完全分解」字樣。惟經化驗後,所有樣本均含難以降解的傳統塑膠物料聚乙烯(PE)。真正可以被生物分解的塑膠袋,理應不會含有PE、PP、PS、PVC等塑膠原料。
自然分解常用的塑膠袋需要450年以上,甚至1,000年時間。一般可降解的塑料利用生物分解的方法,甚至利用細菌來分解,亦有用光來分解。真正可以被生物分解的塑膠袋以玉米、小麥、馬鈴薯或稻稈、麥稈等有機物製成,經過發酵產生乳酸,再經過化學合成,製成生物塑膠後,再生產塑膠袋。這些塑膠袋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會危害環境。國外有通過添加某些細菌來提高生物強化的生物降解過程而提高速度來降解一般塑膠袋的革新技術,但是仍未普遍。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2021年展開的《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文件中指出,「可降解」塑膠能否完全降解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可降解塑膠中的添加劑類型、物料厚度,更重要是棄置環境之中是否存在有利降解的條件等;塑膠袋、即棄遮袋也不例外。光降解塑膠是指被陽光照射後,能發生降解的塑膠。其弊處是製品一旦埋藏在土壤中或被遮蔽在暗處,失去光照,降解能力則停止。因此,降解過程有很大程度受環境條件影響。
將可降解的塑料與傳統塑料混合的即棄遮袋會影響整批塑膠袋再造的質量,降低回收價值,甚至不能回收;因為這些回收塑料會堵塞再造設施和機器。若隨意將可降解塑膠標籤印在即棄遮袋上,回收過程會造成不便。不可降解遮袋又不能完全分解,亦有誤導成分;政府應盡早訂定規管「可降解」塑膠標準,並且確立相關收集系統及處理設施。有關部門要嚴格規範商品說明條例,免除含有誤導性的可降解塑膠標籤。
除了即棄遮袋外,商場或公共處所可考慮採用雨傘除水器。現在的除水器較初期的設計除水時間快很多,但仍需要成本添置足夠的除水器應用,而且沒有公德心的人常常粗暴使用以致損壞設備(也許同時損壞雨傘)。所以重點是廣大的市民應有環保意識,重用及減少採用,甚至不用即棄塑膠遮袋。
保羅在羅馬書第八章19至22節這樣寫:「受造之物熱切期待,熱切等候神的眾子顯現出來。這是因為受造之物受制於虛空(並不是心甘情願,而是由於使之受制的神),盼望連受造之物自己也會從朽壞奴役裡得到釋放,進入自由,得享神兒女的榮耀。我們知道,所有受造之物至今都在一起呻吟,一起忍受臨產的陣痛。」當人在罪惡中,不按照神的心意愛護大地,就會帶來環境污染。人活在罪惡污染的世界當中,卻責怪神為甚麼容許生態災難發生!其實這是人帶來的結果,不但使大地受污染,也選擇在罪惡中生活,受到苦難。但神是充滿憐憫的神,甚至連天地間的受造物都知道神的憐憫,大地都在等候和盼望神的作為。「神啊,感謝祢,因為祢仍然是萬有的主宰,我們仍有盼望。」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MCIWEM)
英國特許環境師(CEn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