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是20世紀著名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弗蘭克」(Viktor Frankl)所提倡的心理治療分析。他是生於奧地利的猶太人,也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據他自己所說,他的理論早在世界大戰前已經有草稿,只是在集中營那三年的經歷中更深切體會「意義療法」的重要性。這是透過幫助精神病患者從目前的處境中,體會自己生命的意義,從而改變人生觀,以致積極面對現實而生存下去。在他1972年的著名作品《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弗蘭克」舉了一些例子來解釋:
南非聖經學者Gillian Williams及Magdalene le Roux (2012)認為舊約的掃羅王,因為經歷戰爭創傷而出現壓力綜合症;因此而性格及行為大變。掃羅王就位之初,對反對他的人甚至一些敵人相當仁慈(撒母耳記上第十四章)。但是經歷過各種殘酷戰爭,特別是經歷巨人歌利亞的挑釁而不敢應戰(第十七章),他的情緒越變越壞,又妒忌兒子的好朋友大衛(第十八章),甚至不斷追殺大衛和他的支持者(第廿二章)。終於掃羅王在一場戰爭失敗後伏刀而死(第卅一章)。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前線醫護人員十分容易出現PTSD症狀。根據Y X Wang 等人2020年二月至三月間,向中國湖北省(包括武漢市)對接觸過COVID-19的211名願意接受訪問的護士的一個調查(見2020年6月26日《Medicine (Baltimore)》期刊),發現有16.83%出現有關PTSD症狀,特別是逃避的病徵。此外,女性及在工作不得滿足乃明顯有關因素。至於在兒童及青少年方面的研究實在不多。根據「沙地阿拉伯」的一個研究(Mohamed Sayed 等人2021年8月4日《PLOS ONE》期刊),在隔離政策開始兩個月後的橫切面網上透過社交媒體的普查,在537名青少年當中(男女各半),出現輕微或潛在PTSD症狀的人達到40.4%(27.4及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