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錫化合物如三丁基錫(TBT)和三苯基錫(TPT)過去數十年被廣泛應用於船舶和海水養殖設施,作防污劑用途。最新研究發現,中華白海豚和江豚樣本其體內含高濃度的TPT,有小江豚體內的TPT濃度較03年升10倍,研究亦證實TPT會隨着海洋食物鏈倍增,最終或對食用海產的人類構成健康風險。
資料來源:https://www.am730.com.hk/news/新聞/毒物侵體-江豚體內tpt濃度增十倍-食海產存隱憂-211158
****** 鄧允明博士回應 ******
船隻的底部長期以來受浸於海水之中,會受到海洋生物如海藻,海螺等附着侵蝕而受損。十九世紀開始,航海界主要採用一些會析出有毒物質來抑制這些附著生物的殺藻滅螺防污劑來預防。這類的防污劑其原理主要是將毒素以一定速率析出,向海水中擴散,使其與漆膜接觸的海水層中保持殺死海洋生物的毒素濃度。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含三丁基錫 (Tributyltin, TBT)和三苯基錫 (Triphenyltin, TPT) 等此類毒性頗高的防污劑,因防污性能十分高,而得到廣泛應用作為防附著在塗料上的殺藻劑和滅螺劑,亦有用作木材防腐的殺菌劑。但八十年代起有研究發現,有機錫防污劑對海洋生物,如牡蠣(廣東人叫蠔)、海螺、魚類的發育會產生畸變,還會破壞海洋生物的免疫系統。在台灣有專家更發現TBT對牡蠣 (台灣人叫蚵螺)出現變性現象,是屬於環境賀爾蒙之一,會導致牡蠣產生性錯亂現象,導致生殖力下降,使牡蠣難以繁衍下一代,而令其物種有滅絕的危機。這些有機錫化合物的應用,也成為了海洋中的持久有機污染物,影響附近的海洋生態系統。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有機錫也會影響珊瑚的生殖能力,或進而導致珊瑚死亡,可見其對海洋生態的威脅不可輕視。
有鑑於此,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ne Organization, IMO)於2001 年通過了《2001 年國際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統公約》( Anti-fouling Systems on Ships , AFS 公約) ,並於2003年開始禁止使用含有機錫船舶防污漆於新建造之船隻上,2008年以後更完全禁止塗有含有機錫船舶防污漆之船隻於海面航行。2009 年,IMO 通過了《2009 年香港國際安全和無害環境拆船公約》。該公約(香港公約)是海事界第一個系統地對有毒有害物質加以管控的公約。香港公約的內容相當廣泛,涉及到了船舶的設計、建造、營運以至拆解的全過程,其中包括對船上有害物質的處理,該公約亦表明禁止使用含有有機錫的防污漆、殺蟲劑。因此,一般業內人士相信海洋水域中的有機錫污染預計會逐漸減少。
梁美儀教授團隊及其研究夥伴,發現近年海洋哺乳動物體內有機錫化合物主要為TPT,反映TPT持續影響這些哺乳類動物。其研究亦指出與2003年從本港採集幼少江豚體內的TPT濃度樣本的數據比較,更高出十倍之多,証明本港TPT污染有惡化趨勢,情況不容忽視。其實環境荷爾蒙諸如有機錫之類,可怕之處在於它會長時留存在環境當中,一旦進入生物體內,便會積聚於內臟及脂肪中,而且會漸漸釋放出來,干擾內分泌系統,代謝時間亦需要很長時間,因此為何禁用多年後,禍害猶在。
既然有機錫存留在海洋環環境中,通過食物鏈,自然地會在海洋生物體內積聚,因而在人類進食魚類和海產時,便有機會攝入有機錫,亦是人們攝入這種化合物的主要來源。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在2019年4月公布一份有關香港市面水產中有機錫化合物的風險評估研究報告。該研究涵蓋的四種有機錫化合物,包括TBT和TPT。同樣發現,多個水產樣本中,最常檢測到的是TPT,其後為TBT及另外两種有機錫。報告指出從水產攝入該類物質的情況作相關健康風險評估,本港成年人從本地售賣的水產攝取有機錫化合物的攝入量,以致健康受損的機會不大。
除了使用含有機錫的防污劑外,對船隻的底部及海岸體結搆的清理或防污,海事界亦有替代的方法或產品,包括最傳統的以人工或機械清潔船體或結構面、使用以銅基為主的防污漆、利用塗層的疏水結構和低表面能等物理特性來作防污的無錫防污漆,都能降低因使用有機錫對生態環境造成之衝擊。
所以你們要使自己成為聖潔。你們要分別為聖,因為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新譯本 利未記 20:7》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
英國特許環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