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放生

上水梧桐河淪死魚河 疑涉放生 影響生態

新聞圖片

不少人會以放生「積德」,惟可能變成「殺生」。有政黨接獲上水居民投訴,指自本年7月起不斷有人到梧桐河放生大批魚類,部分人甚至用帆布自建通道,將一車又一車的魚倒進河內,造成大量死魚及惡臭,亦影響河道水質及生態。惟有居民向政府部門反映後,被告知放生原來沒相關法例監管。

資料來源: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786273/

*** 鄧允明博士回應 ***

「放生」是一種常見的宗教行為,原意是愛護生命、釋放受困動物,或者避免生命被宰殺。民間信仰團體認為放生可以救贖生命,累積功德。被放生的動物對象種類繁多,包括:天空中的飛鳥、陸地上的走獸,以至海洋河川裡的水類動物。

聖經詩篇第36篇7節有這樣的描述:「祢的公義好像高山,祢的判斷如同深淵;耶和華啊,人民、牲畜,你都救護。上帝啊,祢的慈愛何其寶貴!」可見基督教的上帝是愛護生命的上帝。

可是,放生動物的人,很多沒有考慮到放生動物的物種有不同氣候、生態環境的需求,也有不同的習性。生物個體情況有差異,胡亂放生會適得其反,愛護變成了傷害欲放生的動物。讓動物回歸自然前,放生人士需要作科學評估,清楚放生地的環境生態情况及放生時候的方法,以免造成對生物的傷害,甚至死亡。一些在動物園出生的動物,因為從未在野外生活,釋放這些動物回歸野生的族群中,更需要長時間對被放生動物的訓練。

聖經箴言第12章10 節寫道:「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惡人的憐憫也是殘忍。」意思是指義人因敬畏上帝,以至於尊重祂所創造的生命;惡人因心中沒有上帝,以自我為是,自我作主,所以惡人的憐憫也會是殘忍傷害。我們愛惜動物的意欲,是合乎上帝的心意,但卻要有一定的智慧。

近幾年,香港傳媒時常有報導北區梧桐河一帶經常有人放生魚、龜、水產等生物入河中;更有魚販在附近兜售巴西龜、田雞、生魚、泥鰍之類的水產,供人放生。這些水產因不適應環境,大多未能存活而死亡。死後腐蝕的屍體影響河水的水質,又發出惡臭,危害原來在這水域棲息的物種;反而影响原來河中物種的多樣性。

另一個極端,物種即或能夠生存,若生殖能力強勁或具侵略性,原生的物種受到外來物種的攻擊或者奪取其食物,就會削弱其生存空間,也會影響生態平衡。巴西龜便是一個例子,它源自美洲外來的寵物龜,放生到本港河域後,奪取了本地烏龜的棲息地和食物,令本地龜的數量大減。

梧桐河是北區的主要河道,流經鄉郊地區,亦收集了來自粉嶺、上水市區的徑流,與雙魚河、石上河匯合後,流入深圳河。這三條主要河川流經塑原一帶,有大量不同種類的水禽在這裡棲息覓食,水質對這些水禽物種的生存或者遷徙,以至附近生態環境物種多樣性,都有莫大關係,所以保護這一帶的河水水質至為重要。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
英國特許環境師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