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的認知心理分析

(網絡圖片)

縱觀歷史上發生的經濟泡沫爆破現象,社會心理學家不斷研究投機者的心態及認知能力;特別是為何有些人會如此衝動或盲目,把辛苦賺來的錢財,毫不考慮地放在高危,甚至只有概念而無實物或實務的經濟項目上?

雖然社會經濟環境因素,例如:通脹、低息、量寬等因素外,個人的心理及認知、想法也有很重要的責任。

不同的專家提出的分析各有特點,現試把比較流行的認知理論介紹如下:

一、最大笨蛋理論(The greater fool theory):由於不知道某個資產(例如股票)的真實價值,而又預期有人會以更高價錢從自己手上購買,因此你會不惜價格買入,讓更蠢的人從你手中以更高價買過來,從中賺取差價。這種「只要自己不是最笨蛋的人,就算是贏家了」的心態導致不少人瘋狂投機。

從這裡發展出來,就是著名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不良商人欺哄投資者有高息回報,把新加入的投資者資金不用於真正投資,而用來支付利息給早前的投資者。這種「金字塔」(pyramid)的投機方式在再沒有新投資者加入的時候,就會倒塌下來。

二、急功近利心態:大部份投機者都非常短視,注重最短時間獲取最高利益,而不理會長遠企業的前景;他們心裡不能接受苦候一段較長時間去獲取更豐厚的利潤。各大股票交易所因以買賣佣金當為收入,某方面是鼓勵這種行徑。有分析指這種短時間買賣頻密的行徑,很多時並沒有深思熟慮,很容易出錯,甚至成為災難。

三、倒後鏡偏見(The rearview mirror bias):人類很喜歡在做決定時以過去的成敗作為指引,故在投機舉措時只看最近得失來決定買賣。雖然過往市場表現有參考價值,但假若只看近日的升跌而匆匆決定,不去參考其他意見及指標,實在非常容易投機錯誤。

另一種類似的心態就是「小勝不知輸」,就是投資者曾經因一次短線牟利的經驗,就自信十足;雖然市場狀況已經改變,但是仍然依樣畫葫蘆,重價魯莽投機下去。

四、跟風綜合症(follow the crowd syndrome):投機炒賣現象,很多時出現強烈的羊群心理;眼見其他人在短時間內賺取暴利,便會擔心自己是被遺漏的一個。就算市場已經升至歷史新高價位,這種害怕「執輸」的心理是非常強烈的投機推動力。可惜,這種跟人尾巴的方式往往已經錯失了黃金機會!

與這綜合症類似的情況,就是「搭順風車心態」(Free-rider Tendency),就是投機者不問因由、不假思索把金錢跟人投資或讓人去舞弄,期望藉著別人的成功使自己得益。假若「上錯車」(信錯了投資者),則可能血本無歸。

五、認知失諧(cognitive dissonance):投機者當然希望短時間內賺大錢,故此會感覺樂觀,很容易忽略市場真實狀況。更甚者,當商業市況出現困難,數據指示前景悲觀,思維上便會失調,產生不安的感覺。為此,認知上便可能出現一種自我安慰的解釋,例如,說現在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不應用數據推算。昔日.com泡沫爆破之前,就有說是新的科技時代來臨,故此,認為所有有關的投資肯定會有好回報。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出現問題,但股票市場反而飆升。這種矛盾現象就有解釋,是因各國都實行「量寬政策」。因此,毋需擔心泡沫爆破。但結果會是怎樣呢?

要預防投機帶來的風險,應該有一個有紀律的執行原則,要認真研究相關資產的經濟前景,與現實社會情況,並有些最壞準備以免全軍覆沒。

聖經教導信徒要善用財富,但不要貪戀錢財。在提摩太前書6章9至10節:「但是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入試探、羅網,以及許多無知和有害的慾望裡;這些慾望使人沉沒在敗壞和滅亡裡。其實,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渴慕錢財,就被引誘離棄信仰,也用許多痛苦把自己刺透了。」假若能夠這樣,就不會在投機上損手爛腳了。

麥基恩博士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