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氣象台昨(15/3/2021)早6時將沙塵暴藍色預警提升至黃色,新疆、甘肅、內蒙古、北京等12省區市昏黃一片。北京全市能見度普遍跌至1,000米以下,局部地區僅得300米,首都機場及大興機場截至昨午4時許共取消航班54架次,學校及校外教育機構暫停戶外活動。不少市民改戴防霧霾口罩,又戴上眼罩、穿上便利雨衣,或者用絲巾蒙面,遮擋沙塵。
資料來源:
https://www.am730.com.hk/news/
*** 何建宗教授回應 ***
《環保: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今年3月15-17日,北京出現了自2015年以來最猛烈的沙塵暴吹襲事件。漫天黃沙,令「兩會」前的首都黯淡無光;污濁的空氣迅即成為今春最有爭議的坊俗話題。北京市氣象局在沙塵暴次日,又發出了霧霾警告,打破了從前「有沙塵暴便沒有霧霾」的迷思。根據國家環境與生態部的專家解説:今年事出突然,主因是「氣候變化」。説真的,過去十多年來在大西北的植林計劃,頗有成績,起碼在過去六年,中國已很少沙塵暴的發生,目光反集中於空氣污染的嚴峻。去年,政府官員還高興地宣佈: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霧霾亦已逐漸受到控制。今次事件發生,足證環境保護問題真是十分複雜;它是一項長期艱苦工作,不能靠單方面做出某些成效便算,乃要整體規劃、科學地管理,還要公眾參與,刻不容緩!
專家之所以説沙塵暴與霧霾很少並存,乃因:(1)內陸強大氣流吹刮表土,才形成引致沙塵暴的PM10砂粒;而當北京上空風勢微弱,因工廠黑煙和汽車尾氣所產生的PM2.5才會積累不散;二者矛盾很少並存。(2)雖然兩種狀況均會嚴重影響肺部功能和身體健康,但其實病癥和醫療方法均不一樣;且兩種氣象情况很少共同在1-3天内一起發生;因此,北京人有所謂「二月吸霾、三月吹沙、四月飄絮、五月吃土」的連段套路。

今年沙塵暴的起源地,不是在中國內疆和北京近郊,乃始自西北毗鄰的蒙古國。原來,今年初春內蒙古一帶嚴重昇溫,降雨量亦反常不多,在乾旱炎熱的環境下,表壤中的沙塵比以往更容易剝蝕而形成。而去冬的溫暖氣溫,氣象學上,也較容易令中亞大陸形成風勢強勁的氣旋。在高溫、降水少和強風吹拂等條件下,沙塵暴于短時間內橫掃內蒙古、新疆的南疆盆地、甘肅省和山西省,長驅直下河北省和北京。在沙塵暴達到「嚴重污染等級」那幾天,北京大部分地區的工業運作、上班上學,交通運輸管理一時未及配合調適,乃至污染物在黃沙萬里的天空中滲雜,產生了光化學霧霾。據悉,這幾天市中心區的能見度在800公尺以內;明明是清晨時份,街外卻仿如黃昏時刻,十分恐怖。

沙塵暴和霧霾一樣,防護措施包括:緊閉門窗、出門配戴口罩、有長期呼吸道疾病的人、老人家和孩童盡量避免出門,排放污染物嚴重的工廠要及時停產,若使用化石燃料的小汽車和公共交通工具上街也可免則免。預防勝於治療,都市規劃要科學化和合理化,植樹綠化和防止沙土流失的工夫不可荒棄,工商企業也要做妥污染防治和環境評價。普羅大眾更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減碳節能,而環境教育要積極推廣。
天地都是上帝所創造,世人要做個「地球好管家」。基督徒須榮神益人,以愛服事毗鄰,「著眼全球,本地入手;共同承擔,由我做起!」
何建宗教授
香港極地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