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之無限對弈

「變與不變的2021」國際領袖論壇 打開未來視野       

經濟日報新聞圖片

4月初國際扶輪社在台北自由廣場會議中心主辦的國際領袖論壇,以主題「在變與不變的2021, 如何做個具有未來競爭力的企業領導人」展開。

台北南茂扶輪社社長鄒靜雯表示,在由去年開始的因全球疫情變化而產生的巨大變化之中,希望藉由此次論壇帶領企業領導人學習如何面對未知且充滿挑戰的世紀,並帶動身邊所有人。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5387938

*** 麥基恩博士回應 ***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舒緩下去,社會的前路將會變成如何?能應對疫情而繼續發展的企業有何成功之道?

根據英國(美籍)著名作家Simon Sinek的著作,特別是他在2019年的近著《無限對弈》(The Infinite Game)指出很多機構太過著重眼前的果效,不能變通,因而在危機中(例如疫情)失敗。故此,社會及機構需要一些領袖,能夠帶領其他人進到一個「無極限的對弈」,度過難關繼而發展下去。

其實有限或無限的「對奕」(或譯作「對局」、「競局」,甚至「遊戲」)這個名稱,早於1986年由紐約大學宗教研究系主任James Carse的著作《有限與無限的遊戲》提出;指出人生可以是有限或無限對弈的,後者比前者更令人享受和感覺滿足。有限的遊戲(例如捉棋或足球比賽)是有清楚的參加者及指定的規條或界限,而以勝利(打贏對手)為目標。故此,注重過去及現在本身的能力及地位。但是無限的對弈(例如做生意及政治)則歡迎清楚及不清楚身份的参與者,又讓他們來去自如,沒有嚴謹的界限(雖然仍受法律管制),更可以因需要而改變規例。因為最重要之目的就是能持續(玩)下去。這無限對弈並沒有明確起點或確定終點,也沒有贏家或輸家,只會放眼未來,並應對挑戰。

Carse認為參與有限遊戲的人會為遊戲規則而「訓練」,以預防突發事件。因此,需要「權力」。但是,選擇無限對弈的人則注重「學習」去應對突發及令人驚訝的事件,不怕失敗。故此,需要「持久力」。

人性一般選擇有限的博弈,因為可以對眼前的困難,尋求立刻解決的方法,甚至勝利。但隨著時間過去,由於不容易轉變而缺乏創新意欲,往往流於僵化。況且,世事實在多變,挫折會不斷發生;有限的對弈終於缺乏資源及耐性而失敗。

Sinek指出領袖若有「無限對弈」心態,便能夠建立強盛、創新、有韌力的組織,並能長久地持續健康發展下去。雖然沒有輸贏考慮或如何能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成功,但是諷刺地卻更能健康發展,強大起來,並且更能跨代延續。

為要達到這個情況,負責人必須實踐一個或多個有「意義的理想」(just cause)。它是一個肯定又樂觀的「異象」(vision),而不是一個眼見的「圖畫」(picture)。為此,需要每個參與的人樂觀投入工作、主動貢獻(甚至甘願作一些犧牲),例如:「我們願意做你不喜歡的事務,讓你能夠專注你擅長的工作」;此外,又歡迎其他人加入,並以服務別人為目標,例如以「顧客能以最合理的價錢得到最高品質的服務」為目標。因此,也要注意受眾的情緒及真正需要,作出有彈性的處理及改變;還有參與者之間要互相信任,有勇氣去領導執行,有隨機應變(包括策略性的大改變)的心態;認識競爭對手,但卻不被他們的表現規限了自己。

但是Sinek也提醒機構的負責人,要小心出現「冒名頂替」(imposter)現象,就是以有限對弈的心態,只靠著目前的資源及產品,卻期望能成為每項市場的領導。因為此心態未能應對市場發展,變成虛有其表,導致失效,甚至被淘汰。

在新約福音書中記載,當時的法利賽人與耶穌,可算得上是有限及無限對弈的代表。法利賽人謹守規條,一成不變,不得民心,甚至被譏笑為假冒為善。反之耶穌因時制宜,甚至為人的好處破戒(例如安息日治病)。

此外,他又吸納各式人等為徒,一起傳教;再加上他的話語與別不同,滿有愛心及力量,因此深得猶太人愛戴。在馬太福音12章1-8節: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因餓了,就拾起麥穗來吃。法利賽人看見,就批評他們犯了安息日不能作工的規條。耶穌回應他們「上主喜愛憐恤」,故不會將無罪的作有罪,而跟著說出他是「安息日的主」的嶄新道理。故此,當耶穌復活升天之後,門徒繼續傳揚福音,基督教雖受逼迫,但仍然能夠不斷發展下去。

麥基恩博士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