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對COVID-19疫苗接種躊躇的社會心理

英國將安排16至17歲青少年接種輝瑞疫苗

英國將安排16至17歲青少年接種一劑輝瑞BioNTech新型肺炎疫苗,事前不需要取得家長批准。估計約140萬名青少年可以打針。負責評估的委員會預料數星期後落實安排,之後才會決定何時建議打第二針。當局上個月推遲為青少年打針的計劃,要調查打針後出現罕見心肌炎的情況。之後認為出現機率極低,通常僅年輕男士打完第二針後出現,決定繼續推進安排。當局強調,能有效避免出現重症或入院情況。

資料來源: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news/article/37/755882       

*** 麥基恩醫生回應 ***

全民群體免疫,相信是完結COVID-19爆發疫情最重要的措施。若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高危群組以外,兒童及青少年也應該接受接種。雖然目前已經確認青少年接種疫苗相當安全,但這世代的青少年,似乎並不熱衷接種。

根據加拿大Manitoba大學T Afifi教授及其團隊最新的研究(見2021年6月11日《疫苗》第39期期刊),訪問了社區中664位16至21歲的年輕人,發現26.1%不確定會否接受疫苗,而有8.5%不會接受。這個比率並不低,男女比例也相若。其實「疫苗接種猶豫」(Vaccine hesitancy)是有不同程度的:從有些人只想押後接種,有些只接受某種疫苗,以至完全拒絕不接種。

 研究又發現,這些不大願意接受疫苗的青少年,通常是因為對COVID-19認識不足,或因擔心COVID-19影響經濟負擔,特別是那些居住在低收入或窮困家庭,又或其父母的教育程度偏低。若有童年不愉快的經歷,例如家庭有濫藥情況,曾經被嚴重體罰或被同輩欺凌,曾接觸保護兒童機構,或曾經居住在托管家庭的人,更容易拒絕。

 總括來說,不願接種的三大原因包括:(一)擔心疫苗安全性;(二)對疫苗的知識不足;(三)擔心疫苗的效用。研究也發現男女性別各有不同的看法:女孩子較男孩子多擔心安全性及效用;而男孩子少承認對疫苗的知識不足。

 因此,作者認為需要適當地與青少年溝通,特別是關於疫苗的安全性、效用性,以及保護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此外,若要把這些信息傳達到青少年,必須透過社交媒體及學校,而與青少年接觸的前線組織也是很好的媒介。事實上,針對青少年作疫苗接種推廣有其重要性,因為他們的社交活動及對公共健康教育的不理會,往往就是傳播COVID-19的潛在危險群體!

 雖然這個研究是在加拿大進行,但對其他國家也富有參考的價值。當然一個群組會否積極參與疫苗接種,會受其他因素影響,特別是當地疫情爆發的嚴重性及死亡率。不可否認的是,年青人對年長及權威人士的意見傾向不容易接受。另外,接種疫苗的時間地點方便性及安全措施也很重要。可惜的是,坊間仍存在許多有關疫情及疫苗的假消息,甚至流行於青少年常瀏覽的社交媒體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若要矯正過來實在非常不容易。

   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棟樑,絕對正確。聖經記載不少偉人,他們在青少年期已經非常出眾,例如舊約中的約瑟(從以色列人身份至成為埃及首相)、大衛(打敗巨人歌利亞)、但以理(被俘虜到巴比倫受栽培,終於成為首相),以及以斯帖(拯救猶太人避開種族滅絕的波斯皇后)。新約裡保羅對年輕的提摩太也有以下的勉勵:「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四章12節〉

麥基恩醫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