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下,內地擔心用來盛載新鮮蔬果、魚類等發泡膠箱帶有病毒,因而拒絕回收再用;導致近日大量發泡膠箱堆積在本港各街市附近的街道。發泡膠箱在本年三月起,已不能像以往隨運菜車北上,轉回內地載貨。以往可重複使用的發泡膠箱變成垃圾,充斥香港市場。
顧名思義,發泡膠箱用發泡膠製成。發泡膠polystyrene foam(又叫泡沫塑料、保利龍泡沫,英文styrofoam)是聚苯乙烯(簡稱“PS”,化學式是C8H8)n,塑膠分類回收標誌“6”)的其中一種形態──發泡聚苯乙烯,或稱「可發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 EPS),具有相對密度小、熱導率低、吸水性小、耐衝擊振動、隔熱、隔音、防潮、減震、介電性能優良、透氣性以及耐洗性高等優點;又可以承受相當高的壓力。在200℃下,它也不會熔化。當溫度降至零下32℃時,其柔軟性依然可以。因此,它被廣泛應用於工商業的包裝材料上,是日常生活經常用到的一種塑膠。
聚苯乙烯是普遍認為不可生物降解的物質,而自然分解需要超過一萬年。隨著全球經濟飛速發展,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廢棄量與日俱增。這些廢舊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份量輕、體積大,本身又難腐蝕及分解,成為處理垃圾一大難題。近年,發泡聚苯乙烯再生利用成為環保再造業界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2015年《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報告指出:發泡膠佔本港海面垃圾第二位(22%),主要是「用於運載水產和蔬菜的大型發泡膠箱、市民在釣魚時用於存放漁獲的發泡膠箱,以及在康樂活動時使用的食品容器。」報告以 2013年收集的14,905公噸海上垃圾推算,廢發泡膠佔3,280公噸。海上用的發泡膠多數被直接丟進海洋;至於陸上用的,也因為回收成本太高,回收商沒有利潤可圖,最終棄置於堆填區。根據2019年《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數字顯示,香港的堆填區每日接收89公噸發泡膠,一年超過三萬二千公噸。2020年的報告,環保署並沒有把發泡膠廢物種類數量劃分出來顯示。發泡膠一旦進入海洋環境,便會長時間飄浮在海面,影響海洋生態。因此,政府一直鼓勵從源頭減少使用發泡膠。
基於本港發泡膠回收渠道之貧乏及暫存空間的限制,香港全年發泡膠回收再造物出口量只佔整體發泡膠棄置量的 0.3%。由於發泡膠輕,但體積大,大量發泡膠經回收處理後,只可以製成少量塑膠原料,導致其物流和回收運作成本很高;加上發泡膠廢物多已被污染或夾雜其它雜質,所以發泡膠的回收效益相對低。
2019年香港爆發新冠病毒至今,政府推出一系列禁止食肆堂食安排,令外賣即棄餐具廢物大增。及至最近,發泡膠箱圍城,發泡膠垃圾大量產生,問題更加突出。要徹底解決問題,政府應考慮積極協助發展本地回收行業,例如:補貼回收商營運成本。務求達至本地廢料,本地處理,杜絕發泡膠箱圍城的困局。
在大自然的生態環境裡,物種完美地互相配合,能夠維持一個永續的生態。神全能的創造萬分美好,人類的發明製造無可媲美。「耶和華啊!我要全心稱謝你,我要述說你一切奇妙的作為。」(詩九1)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MCIWEM)
英國特許環境師(CEn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