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殯葬

馬太福音第八章21至22節 :「又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

按第一世紀猶太人的葬禮習俗,考古學家推斷這位門徒已完成了長達37天的哀悼期。他要求主耶穌讓他「回去安葬我的父親」是指一年之後的「撿骨禮」。那時,耶穌在世傳道已有一段日子。一年後,這門徒可以跟隨主耶穌基督的日子不多,甚至可能祂已為我們贖罪而被釘在十字架上流血死亡,使我們因信祂而得永生。耶穌並非想像中的絕情。經文提醒我們,若沒有把握機會跟從耶穌,便喪失寶貴的機會。

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安葬先人的墳墓,不少是從石山挖掘出來的山洞,洞穴內安放剛去世的先人遺體。一年之後,等到屍體的肉和根在墓穴中完全腐化,便要舉行第二次葬禮「撿骨禮」,撿拾遺骨放在石骨盒內,並將盒和祖先的石骨盒同放在一處。*

不同文化民族、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葬禮方式,最近香港以至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先進國家極為推廣「綠色殯葬」,以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香港墓地難求,甚至連安放骨灰龕的龕位都十分缺乏。香港房屋居住問題嚴重,甚少循環再用龕位,帶來土地資源的壓力更甚。

香港政府推廣的綠色殯葬是指在紀念花園及海上撒先人的骨灰,是直接將骨灰灑向大自然的喪葬方式。將骨灰埋入土中,在其上栽種樹木、花壇、草坪,可以綠化環境,並藉以紀念、追思至愛逝去的親人。

廣義上,綠色殯葬是指以自然、環保、節能、簡約和可持續的方法,佔用較少的土地資源,用革新、有創意和低消費的方式創新世代的殯葬文化。(引自網上維基百科)

中國人的傳統提倡厚葬,反對薄葬;有時會花費很多金錢物料。棺木從砍伐木材而來,對於大自然是有些傷害。環保物料,例如減蜂巢紙板可以減少砍伐樹木,更能保護環境。環保棺木的物料一般較易燃燒,節省火化時間,從而減少燃燒能源及排碳。

以前,中國人認為將先人入土為安,才是子孫的孝道。每年春秋二祭要到先人墓地拜祭。時至今日,觀念已有所改變,火葬亦廣為接受,很多人都認識綠色殯葬概念。慎終追遠,紀念先人;到墳墓、龕位前憑吊是一種德行。除此以外,近年流行設立網頁悼念先人也十分可取,既環保又可隨時隨地上網懷念先人。聽聞有人更用先人骨植、骨灰製造飾物儲存,也是很有創意的做法。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MCIWEM)
英國特許環境師(CEnv )

*對葬禮細節、經文解釋有興趣,可參考以下YouTube 網頁: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