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營與意義治療法

「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是20世紀著名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弗蘭克」(Viktor Frankl)所提倡的心理治療分析。他是生於奧地利的猶太人,也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據他自己所說,他的理論早在世界大戰前已經有草稿,只是在集中營那三年的經歷中更深切體會「意義療法」的重要性。這是透過幫助精神病患者從目前的處境中,體會自己生命的意義,從而改變人生觀,以致積極面對現實而生存下去。在他1972年的著名作品《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弗蘭克」舉了一些例子來解釋:

一、在被迫修補鐵路的時候,有一位俘虜突然提起他們的妻子,不知道她們現況如何。這使他想起自己的新婚妻子,然後體會到雖然見不到她,她卻存在自己心中,故此他要生存下去。

二、在集中營的時候,他發現當一位營友願意以分配而來的麵包換取一支香煙的時候,就表示該營友很快會死亡。因為他已經沒有生存意義和意志,只尋求短暫的享受算了。

在某方面來說,「意義療法」是一種生命哲學。依據「弗蘭克」的理論,有三個基本信念:

一、意志的自由(The freedom of will):人可以超越生理及社會的限制,進入精神層面上的自由。

二、尋找意義的意志(The will to meaning):若能如此,即使在屢遭失敗後,仍然可以堅持生存下去,而且生活得更加充實。

三、生命的意義(The meaning of life):這雖然會因人及因時間不同而有分別,但是最重要是明白那時刻的人生的具體意義。

確實是這樣,「意義療法」對在天災人禍經歷創傷的人十分有幫助,包括患上複雜的「創傷後壓力症」的病患者。

聖經對人生的意義有很深入的剖析,新約路加福音第十二章22至31節有很好的提示:「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也不要為身體憂慮穿甚麼。因為生命比食物更重要,身體也比衣服更重要。』(22至23節)、「你們中間誰能用憂慮使自己的壽命延長一刻呢?」(25節)、「你們不要追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憂慮,因為這一切都是世上外族人熱切追求的。你們的父本來就知道你們需要這些東西。你們卻要尋求他的王國,這些東西就都會加給你們。」(29至31節)

麥基恩醫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