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初開,神創造天地時,「風」這種自然現象已經存在。風怎樣形成?簡單來說,當兩點氣壓不一樣時,風就會形成。地球上的風,太陽是很重要的角色。太陽照射極地與赤道不均勻,當中又有不規則的雲層和大氣層,使得地表的受熱不均勻,地表溫度上升的速度又較海面快,造成氣壓不同,便形成風了。估計地球所吸收的太陽能有1%到3%轉化為風能。地球的運轉、季節的變化、大氣中不同同溫層的變化,都是形成風的重要因素。
風帶有能量,大風帶有大能量。相信大家在颳風的時候,特別在「十號風球」時,就感受到風的威力。眾所週知,風能可以透過風能發電機轉化成能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人類很早已懂得運用風能,例如利用風來推動帆船、用風能來帶動水車抽水等等。
風力發電十分環保。風力發電有很多優點,在環保角度看,最大優點當然是沒有空氣污染、輻射或二氧化碳排放等問題,亦沒有廢料處理問題。風力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直到世界的末。在經濟上,不需要燃料,有風即可發電,建造費相對地低。缺點是沒有風,便不能發電。其次,風力和風向時常改變,造成發電量不穩定。電量少時,就不能作基本發電網絡供電,只能補助其他發電網絡。風力有地域性,發電機附近要沒有物體阻擋風向,風力很強而較少亂流的地方才有機會建造風力發電廠;而龐大發電機對生態或景觀造成破壞及大量噪音。
為了碳中和,很多國家和地區樂意積極發展風能發電。2021年全球風電新增裝置容量為93.6GW,略低於2020年的95.3GW,顯示並未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累計風電裝置容量至今已達到837GW。可是,全球風能協會(GWEC)估計全球風電裝置需於10年內較2021年增長4倍,才可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相信全球要「多條腿走路」,才能達至碳中和。
世界上最大的風電場位於中國甘肅省西部,戈壁沙漠郊區的甘肅風電場,又稱「酒泉風電基地」,規劃裝機容量20GW,一旦完成將足夠為一個小國供電,並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7萬噸。第一期工程於2010年完成,安裝了3,500台渦輪機,總裝機容量為5.16GW,為中國中東部地區輸送電力。風電是中國第三大電力來源,佔總發電量的6.1%。
在陸地尋找合適的風電場地並不容易,相較於陸地,面積廣闊的海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在海面,風能較佳而且有平穩、較少亂流之風場環境。當然在海上興建風電場,要避免妨礙航運交通。中國擁有廣闊的疆域和漫長的海岸線,因此具有十分豐富的內陸及離岸風能資源,而鄰近香港的廣東陽江在2021年就啟動了中國首個百萬千瓦級的海上風電場。
至於香港風力發電潛力雖然未必能跟歐美國家及內地相比,但是根據過去收集的風力數據,香港有一定潛力發展風電。兩間電力公司都有這方面的研究,曾經分別提出興建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場建議,並認為果洲群島東南水域及南丫島西南水域具發展潛力,只是多年來未能成事。最近,中電擬在清水灣外建17座巨型渦輪機發電,也探討如何提升香港風電比例,持續與政府磋商,研究風電在香港的技術可行性及應用。
聖經中的「靈」和「風」都是同一個字,用風來形容屬靈的領域。因信,基督徒就靠聖靈得生,得著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我們既靠聖靈得生,就應當靠聖靈行事,我們的心需要多向聖靈敞開,讓聖靈的風吹進我們裡面,因為神十分願意將聖靈賜給求祂的人。藉著聖靈的工作,激發我們對神的渴慕,又使我們的靈在衪裡面甦醒和更新,聖靈也在我們身上作醫治、釋放、安慰的工作。
「他以風為他的使者,以火焰為他的僕役」(詩篇第一零四章4節)。
「我們如果靠著聖靈而活,就應該遵循聖靈而行。」(加拉太書第五章25節)
「『你們雖然邪惡,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何況天父,難道不是更要把聖靈賜給求他的人嗎?』」(路加福音第十一章13節)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MCIWEM)
英國特許環境師(CEn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