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區環境條件好、經濟發達,人口承載力比其他地區高,人口自然相對地多。可是當海水水位上升之後,若遇上風暴潮、海嘯的災害,傷害就更深。根據聯合國海洋地圖集顯示,全球10個最大城市中有8個位於海岸附近。在世界各地沿岸的城市環境中,海平面上升威脅到這些地區的就業和工業所需的基礎設施,例如道路、橋樑、地鐵、供水、石油和天然氣井、發電廠、污水處理廠、垃圾站等等,可見海平面上升要面臨的風險十分高。若風暴潮和天文潮高潮加疊一起時,更令沿海水位急劇暴漲、海水倒灌、惡濤巨浪氾濫成災。
雖然全球海洋水面的大氣壓力相約,但是由於地形因素、侵蝕、陸地沉降等過程、區域洋流、上游防洪截流等因素,在特定位置的海平面的過去或未來都有不同的變化,有可能高過,亦有可能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位;又因為海水分散的方式不同,或者有人抽取石油和地下水,部分地區面臨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會比全球其他區域高些或低些。
在印度洋的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吉里巴斯和馬爾代夫,原處南太平洋的小島,有部分土地已經被海水淹沒。在這些地區失去家園的人無處容身,被迫遷移。預期像這些地區一樣被海水淹沒的地方,將會陸續出現。海平面上升,亦會對沿海生態系統造成壓力。隨著加劇風暴潮和淹水的衝擊,當土地被海水淹沒,農業用地將遭受「鹽害」。鹽分高的海水湧入農田,使沿岸地區難以種植農作物。如果海水滲入地下水之中,更將會影響飲用水和農業用水的品質。
嚴格來說,海平面的相關定義有「全球海平面」、「本地海平面」,以及「相對海平面趨勢」等。「全球海平面」是指所有地球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全球海平面上升」是指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趨勢增加;「本地海平面」是指沿海岸相對於陸地上特定點所測量的水位高度,通常是潮汐站所測量的當地海平面高度;「相對海平面趨勢」則反映了當地海平面隨時間的變化趨勢。這種變化趨勢是諸多沿海數據應用較普遍的,包括沿海測繪、海洋邊界劃分、沿海區域管理、海岸工程等,都會用到這個指標。
全球暖化持續,海平面將快速上升,而且我們無法阻止。海平面若進一步上升,將衝擊沿海居民及我們的生活。然而,若不積極投入減碳,全球升溫與海平面上升速度仍然可能比估算值更快,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威脅就更不能消除。
「神說:『這就是我與你們,與一切跟你們同在有生命的活物所立之約的記號,直到萬代;我把彩虹放在雲彩中,作我與大地立約的記號。』」(創九12-13)
鄧允明博士
英國特許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會員(MCIWEM)
英國特許環境師(CEnv )